有仪式和没仪式感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娃差距很大,父母别拎不清楚亲子伴读网
大家好,我是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西红柿妈妈!
朋友小王因为跟老公吵架,气得差点离家出走。而想不到的是,这次家庭矛盾的导火索竟跟50块钱有关。
据小王述说,还有几天就是儿子的生日,小王提前网购了一些气球、摆件等装饰品,打算在家里替孩子举办一个生日趴。没想到刚拆开包裹,老公就开始发飙了,指责小王没事找事干,乱花冤枉钱。
最初小王还耐着性子解释,这是为孩子生日准备的惊喜,而且花钱不多,林林总总算下来不超过50块。把家里布置一下,一家人开开心心过生日,这点小钱花得挺值。
可老公反驳的理由更充分,这些东西不能看、不能吃,用一次就丢了,完全没必要。原本是件小事,可夫妻俩却争得面红耳赤。事后,小王问我:“是他错?还是我错?”
我想这个问题很难有绝对的答案,对和错与夫妻二人的观点与立场相关。如果只能二选一,那我支持小王的做法。因为抛开花钱、浪费等经济层面的问题,我认为生日的仪式感对孩子而言,才是真正宝贵且无价的。
什么是仪式感?它是一种跟你想象中不一样的情调!
什么是仪式感?充其量只能理解为一种情调的表达方式,很难用语言具体的描述出来。站在务实派的成年人看来,仪式感就等于走过场,大人自娱自乐罢了,小孩子根本不懂。
但我坚持认为,有仪式感和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很难养出内心幸福感的孩子。
真不夸张!像小王谈及为孩子举办生日趴,虽说不举办生日趴,不代表父母不爱孩子,但留给孩子的生日印象是完全不同的。精心准备的生日趴,尽管只能算锦上添花,但在孩子有限的记忆匣子里,它将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是多年后孩子回忆起来,仍旧是津津有味。
我同事小冉,每逢生日就会呼朋唤友请客吃饭。大家开玩笑说他太讲排场,谁知道一句话却让他红了眼眶。
小冉说,他很喜欢生日热热闹闹有人陪伴、有人祝福的感觉。因为小时候,父母忙工作,连他的生日都不记得。他特别羡慕别人家小朋友有蛋糕吃,有礼物收。可给父母提过意见后,父母只责骂他是多事、矫情。
说到最后,小冉哽咽说倾述:我要求真不多,父母哪怕给个红鸡蛋就好,或者对我说句生日快乐也行,也会让我感受到他们是爱我的。
邹謇说:在“仪式感”中成长的孩子,不仅会培养一颗出强大富足的心,还会对生活充满善意和期待。
所以,没有仪式感的孩子,在心理层面的负面冲击非常大。它会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体系,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多疑、敏感、自卑。
或许话题聊到这里,有人按捺不住想发表高见,家庭仪式感营造跟家庭经济基础有关,有钱当然可以风花雪月,没钱还是填饱肚皮最实际,谈什么仪式感?
家庭仪式感并不等于花钱,靠的是用心经营!
谁说仪式感一定就是花高价,营造奢华上档次的氛围感?仪式感的重点是内在情感的升华,而不是单纯排面上的讲究,真正的仪式感,是靠用心经营出来的。
▼特殊日子的特殊安排
在《小王子》一书中,关于仪式感的诠释就非常经典——“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值得被记录的寻常日子中,增加一点仪式感,就可以在孩子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上文我们谈及的生日之外,比如孩子第一次独自背书包上学、孩子升学、孩子第一次参加比赛,孩子第一次拿奖状等。这些日子,因为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对孩子而言都是值得记录的。
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不一定非要安排豪华大餐,准备高档礼物,但亲身参与、用心营造特殊印记是有必要的。比如:给孩子拍一张照片,给孩子一个拥抱,允许孩子看一个小时电视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重视,爱的表达就足够了。
▼邀请孩子参与其中
我认识一位宝妈,她把孩子读幼儿园得到的每一朵小红花,按照日期排序,都用相册整理起来。每一朵小红花下面都有获奖原因,以及来自妈妈的祝福语等,认真仔细的的程度不输给专业的工程标书。
并且,妈妈还固定在月底的最后一天,跟孩子一起翻一翻成长册,总结一下孩子上个月的进步,畅聊下个月的新开始。
这份不花钱的仪式感足够高级吧?既见证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又促进了亲子关系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注与重视。
家庭仪式感,我想将之定义为“小投资,大回报”的家庭教育。因为,枯燥生活中的某个新鲜互动,就能够唤醒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美好感情的期待,让他们拥有营造幸福生活的能力,阳光开朗、自信满满!
互动话题:你有给孩子一个难忘的仪式感过吗?
标签: 娃 家庭 父母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有仪式和没仪式感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娃差距很大,父母别拎不清楚
教育/阅读:185 -
如何治愈焦虑妈妈的精神内耗?网友:把孩子当别人家孩子养就好了
教育/阅读:122 -
逼疯父母的“磨蹭鬼”,这招居然能治!
教育/阅读:209 -
俞敏洪: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教育/阅读:218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