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
主页 > 经验 > 网友分享 > 面对不确定的2050年,我们将对孩子培养何种技能呢?听李希贵,沈祖芸如何说

面对不确定的2050年,我们将对孩子培养何种技能呢?听李希贵,沈祖芸如何说亲子伴读网

天堂电影院/2024-10-21/来源:/ 分类:网友分享/阅读: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及AI作为父母应该重点培养孩子哪些技能 ...

面对不确定的2050年,我们将对孩子培养何种技能呢?听李希贵,沈祖芸如何说

本人出自公众号:雅臻集

图片

今日读到由“得到”策划出版的《软技能》一书,其中关于教育部分,深得其意。自2020年新冠疫情过后,仿佛整个世界增加了太多不确定,当下以京城为代表的北方各省大面积爆发儿童肺炎支原体,不少孩子同时感染流感正在肆虐,各地爆满的儿童医院让本已焦虑的家长们疲于奔波。而世界整体经济也令人倍感悲观,地缘战争也还在持续,今年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横空出世。这些交织在一起,设想下未来的2050年,当我们这一代终将老去,我们的孩子主宰的世界将会是怎样?不得不对每位家长提出一个拷问:

他们(她)从现在起需培养何种技能才让让其生活的从容?

100年前,教育家杜威说:

“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

让我们跟随教育专家一起听听他们(她)是有何种建议。

以下内容出自“得到”《软技能》一书由罗振宇详解沈祖芸老师写给我们《下一代需要什么软技能》的书信视频及文字版。相信作为父母的我们花费一点时间,也许将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沈祖芸

亲爱的读者:

通过阅读本书前面的内容,我相信你已经很清楚哪些软技能会让你的个人成长跑赢价值通胀了,我也很确定你会将这些软技能运用在工作中,以便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此刻我提笔给你写这封信,是为了你的另一重身份--父母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想先提醒你关注一项长期战略规划:

中国宣布要在2050年实现全面现代化,建成学习大国。这意味着什么呢?

你可以参考表22-1,看看到2050年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是几岁

图片

表22-1孩子出生年份、年级和2050年年龄对照表

也许你的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初中或者高中,但到2050年,

我们都将生活在由他创造的世界里。

所以我经常说,

未来触手可及,它就在今天的学校里,在你的家庭中,在你孩子身上。

此刻,你可能会感到一股紧迫感涌上心头。凭你的人生阅历,我相信你一定清楚未来再也不是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了-很多传统行业正在消失,而新职业尚未被发明。在这种不确定之下,哪些软技能可以像帮助你在职场取得长足发展一样,帮助你的孩子从容不迫地面对未来呢?

在这封信里,我会为你介绍两个最底层的能力模型:

它们能让你的孩子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时,成为一名问题解决者,

也能让他在处理内心世界的议题时,成为一个可以很好地调节自我的人

在外部世界的挑战面前,为什么要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你肯定已经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不再是按照领域划分的,而是由各种各样的挑战组成的-不管你考出多高的分数,如果不能解决真实世界里一个个具体而复杂的问题,不能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你很快就会产生一种危机感。

举个例子:

一个毕业于法律专业的高才生,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后发现:

自己遇到的真实挑战是如何高效地搜集材料,如何让同事愿意与自己合作,如何快速跟客户建立信任关系······他需要的远远不止打官司的硬技能,更要调动以往的经历,联结各种资源,还要学习很多新东西。

再举个例子

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很快会意识到,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作文大赛可以给他参加。作为职场新人,他首先要做的是给某产品写个文案,给某公众号的文章排个版,给领导的某次演讲做个PPT。

而要把这些事做成,单凭写作能力强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要与产品经理沟通,研究公众号面向的受众需求,站在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等等。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变化-

知识的门类和专业分工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对人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名问题解决者,你就要从小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给你的第一个能力模型叫作挑战的基本结构模型(见图22-1),它能让你的孩子在突破挑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

我们经常说“挑战”这个词,但到底什么是挑战?

挑战其实是激发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邀约,

包含定义问题、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和成功标准四个要素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能先明确需要处理的任务,再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或程序,最终形成一项符合成功标准的解决方案或产品成果,他就接受了邀约,完成了一次挑战的闭环。

我想带你去一个真实场景中,看看如何应用挑战的基本结构模型。

我们把目光投向北京未来城学校:学校七年级的几个孩子发现,校园里散养的两头小鹿会随意啃食人工草皮。他们把这个情况反映给老师以后,老师将其设计成学习任务,交给七年级的孩子们解决。好,挑战来了。

参考挑战的基本结构模型,孩子们先从三个维度完成了对问题的定义:

·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想办法解决?

孩子们发现,刚过断奶期的小鹿食量大增,而长期食用人造草皮,不仅会对它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还会影响校园生态。如果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不仅有利于改善校园环境,还可以为那些存在同类问题的学校提供“人一动植物和谐共处”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的第一反应是调用已有的知识;一看已有的知识不够用,就主动去发现新知识。这个阶段,他们会用下方的思考清单探索可行性方案:

·你能想到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才能让较为薄弱的想法变得更有力?

·你能在自己最有力的想法中找到一处较为薄弱的地方吗?

·在与你的伙伴分享想法时,他说了什么?

·你给伙伴的想法提供反馈后,这些反馈有没有帮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能找到这方面的专家来评价一下你的想法吗?

这张思考清单能帮助孩子们判断出哪些方案可行,更重要的是,它会激发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并学会快速切换思考方式。比如,自己想法中最薄弱的部分vs.自己想法中最有力的部分,自己的想法vs.同伴的想法,自己的想法vs.这个领域专家的想法,等等。

经过这番思考并产生最优方案以后,孩子们就要采取行动了。

这时候,他们会把下面这张行动清单贯穿在自己的行动过程中,这能让他们不断靠近“把一件事做成”的目标:

·你可以从哪里入手?

·要怎样才能知道你行动的方向是正确的?

·在实施过程中,你能向谁求助?

·如果第一个想法行不通,还有哪些可行?

·怎样评估自己有没有接近预期目标?

面对小鹿随意啃食学校人工草皮的挑战,这些孩子不仅提交了十多份可行的解决方案,还把行动过程中应该规避的误区和应该吸取的教训也总结了出来。因为按照挑战的基本结构模型,在结束这项学习任务时,他们需要把成功标准和自己实际的解决方案进行对照,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保留什么、放弃什么。毕竟,挑战中经历的挫折与失败也能让他们学到很多。

而且,为了解决这个挑战,孩子们要学习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实验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主动向动植物专家、校内学生和教职工发起沟通,等等。你想,解决了这个挑战,动物的生活习性、抽样、设计调查问卷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是不是也都掌握了?原本要通过生物、数学、社会等课程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不是也都达到了?

孩子们一直在“调用已知一掌握新知一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而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培育。

你发现没有?

所有可被拆解的能力都是能够培养的

如果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经历这样的挑战,

他们就不会惧怕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因为他们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法或程序。

我们再来看看,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能够

妥善处理内心世界的议题

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压力远超你我的想象,除了学业上的重担,他们还要满足父母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怎样”的角色期待。

而通常,孩子实际承受的压力与父母对他们压力的感知有很大的差异。

有数据显示,33.3%的孩子说他们感到压力很大,但只有不到5%的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你的孩子比任何人都需要成为一名自我调节者,发展并持续提升自我调节力。我认为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样,都是面向未来的孩子需要掌握的软技能。

你可以先用下面这些关键词来“画个像”,看看具有自我调节力的人都有哪些特质:

·能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负责;

·能调整学习的策略;

·能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

·善于创造学习环境;

·必要时能寻求帮助;

·能在学习中寻找个人价值、关联和兴趣;

·能将失败作为学习工具;

·拥有有效的学习习惯;

·能管理好自己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角色。

前面提到过,凡是可被拆解的能力都能通过策略、方法和模型进行培养,自我调节力也是如此-我给你的第二个能力模型(见图22-2),

就是通过启动情感、改变行为和提升认知来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调节力

图片

在这个三角模型里,我猜你应该想从改变孩子的行为入手,比如督促他快写作业、马上停止打游戏、把古诗背给亲戚朋友听、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但这样做,孩子可能会软硬不吃,而你必然会为此感到苦恼。

其实,

孩子的行为是被模型底部的情感开启的

这是因为,他们做出的所有行动都取决于对以下三个问题的确认:

·我喜不喜欢这件事?

·这件事对我重要不重要?

·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好?

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孩子就会主动、自觉地投身行动

我曾在上海一所小学见证过一个孩子的改变。

这个孩子叫小马,读四年级,当时正在学习怎么把分数化为小数。和小马同组的小伙伴迅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并对一旁的小马说了句“你太慢了”。

这句无意的话让小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自己糟透了。

小马班上的张老师很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并没有挑剔小马的运算能力,而是带他到校园的喷泉池边散步,并试图在散步中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想想数学以外的事,比如足球比赛进行得如何,放学后打算做点什么。

当小马返回课堂时,他能够调节负面情绪了;他的分数转化运算比之前快了许多,而且他很愿意分享自己的解题步骤。

我们经常忽视开启孩子情感开关这个步骤,

但事实上,这是发展孩子自我调节力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你还要关注一个问题:孩子自我调节力的发展不能靠“说教”,

它应该像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样,用一个个有意思的学习任务来承载

我给你看看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正在探索的学习任务案例:

·为家人写传记,描写一段他不为人知的特殊经历。

·班里养了一只乌龟,请代它写一周日记,并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为电影院的义工,设计一套帮助视障者看电影的方案。

·为“死去”的元素写一份讣告,讲讲这个元素的“生平事迹”。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认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不够,于是两位作家发生“论战”,在文学评论杂志上接连发表文章。你作为杂志主编,为这个“论战”栏目写一个编者按。

你发现没有,这些学习任务都是从调动

孩子的情感开始的

也就是说,在孩子可及的生活半径内设计有意思的任务情境,触及他们的同理心,让他们完成对前面说的三个问题-

“我喜不喜欢这件事”

“这件事对我重不重要”

“这件事我能不能做好”

-的确认,投身学习任务。

这个时候,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并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与专注度。他们会学习如何与他人协商分工,会克服各种障碍来接近预期目标,还会监控和调适自己的学习进程。

无论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还是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都说明孩子在任务中完成了认知的迭代升级。

如果你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就能经历这样的学习任务,那么进入职场后,他会很习惯给自己设立目标,管理自己的工作进程。

这里,我也梳理了一份清单给你,你可以结合这几个事项,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设计学习任务,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力:

·任务应该与孩子的兴趣、生活和过往经历密切相关。

·明确任务的目标,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能得到什么。

·任务尽量是真实可靠的,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应付,而会觉得自己是在通过学习获得一个有价值的结果。

·为孩子提供充分的选择-当孩子对任务有掌控感时,他会更加重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告诉孩子任务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者一种正确方法。

·把孩子的学习成果作品化或者产品化,激发他的内驱力。

前面我们说过,一个拥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善于管理自己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身份。你应该特别关注这一点,并把一部分学习任务放在虚拟世界开展。

比如,跟孩子一起戴上VR眼镜进入元宇宙世界、用switch完成一次“健身环大冒险”等,在任务中锻炼他们调节自我的能力。

无论是在虚拟世界中,还是在现实世界中,

你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一个有能力给自己和他人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100年前,教育家杜威说:

“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

我在这封信里与你讨论

解决问题和自我调节这两项未来社会看重的软技能,

其实是想把孩子们的未来生活与今天的学习联系起来,

“用未来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

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未来是一个VUCA时代”。

很有意思的是,对VUCA的解读有两个版本。

在一个版本中,

VUCA是Volatile(不稳定性)、Uncertain(不确定性)、Complex(复杂性)和Ambiguous(模糊性)的首字母缩写,它构建的是一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联

但在另一个版本中,它是Vision(愿景)、Understanding(理解)、Courage(勇气)和Adaptability(适应)的缩写,更多地关照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你会发现,前者需要用问题解决能力来积极应对,后者则需要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去把握主动性。

因为我们知道,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图片


标签:
TAG:
阅读:
最新评论 ★答题赚豆子  ★评论赚积分
号外!号外!火速涨豆的方法<发表文章>和<分享资源>!!!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小达人点读包
亲子伴读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