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
主页 > 经验 > 网友分享 > 新生儿怎么带?总结了10条带娃准则,月嫂都不一定知道,速藏!

新生儿怎么带?总结了10条带娃准则,月嫂都不一定知道,速藏!亲子伴读网

Edward/2025-02-05/来源:/ 分类:网友分享/阅读:
新生儿护理需留心,避免过度喂养,判断冷热要准确,洗澡不宜频繁,吐奶后注意护理,退黄疸要科学,提高宝宝安全感促进睡眠,多陪伴避免认人问题,注意肠胀气和肠绞痛预防,湿疹护理需 ...
新生儿怎么带?有技可循
宝宝出生后,妈妈们就担起了重任,不仅要保护宝宝成长发育,还要做好喂养、护理。
总结了一番,新生期遇到的问题还是蛮多的:
宝宝刚出生就遇到黄疸;
宝宝很容易出现肠胀气;
宝宝浅睡眠很容易醒来;
……
当然,每个妈妈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新手妈妈也应该要提前的做好功课,很多小知识连月嫂都不知道,所以自己的宝宝还得自己亲力亲为,避免对宝宝造成伤害。
为了更好的带宝宝,这10条带娃准则妈妈们也应该要多看两遍,妈妈多一分认知宝宝少一分危险,别不当回事。
01 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这是很多妈妈容易疏忽的,包括月嫂也有很多容易犯的。
第一个月的时候很多月嫂会把“宝宝饿了”挂在嘴边,只要宝宝一哭就说要给宝宝喝奶,但这对宝宝的伤害是很大的,宝宝喂小,频繁喝奶很容易过度的喂养。
新生儿哭,代表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饿,也可能是没有安全感,要睡觉太困,太热等因素所影响,妈妈们应该要多留心眼,别过度喂养。
02 宝宝是冷还是热
小月龄宝宝判断冷热也很关键,很多老人都说新生儿要捂着,不能受凉。
实际上,宝宝要比我们大人更怕热,因为宝宝发育速度快身体散热也会很快,如果捂着很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另外,宝宝的手脚冷,不足以说明宝宝冷,这是中枢神经不成熟所影响的,妈妈们不能错误的判断冷热信号,别疏忽了。
03 洗澡频繁
宝宝吐奶频繁,大小便也很频繁,因此很多妈妈都会选择给宝宝多洗澡。
本身宝宝的皮肤娇嫩,如果频繁的洗澡很容易伤害宝宝的皮肤,如果洗澡时间太长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宝宝的皮肤受到影响,会导致皮肤角质层被破坏,容易出现湿疹。
给宝宝洗次数每天不要超过一次,每次洗澡不要超过十分钟,这一点妈妈们要记心里。
04 吐奶护理
吐奶之后要注意预防宝宝呛咳,要保持宝宝的身体侧卧,等宝宝吐奶阵过后再抱起宝宝,因为呛咳很容易导致宝宝出现呼吸道阻塞窒息,也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出现肺炎的风险。
等吐奶阵过后,再抱起宝宝,帮助宝宝清理鼻腔、口腔。
除此之外,吐奶后,也不要立马着急的二次喂养,要等宝宝需求来了再喂,以免遭遇二茬罪。
05 退黄疸
退黄疸多吃多排?其实小月龄宝宝肠胃小,不多吃排的就很频繁了,这点要注意,多吃不能够单次多喂。
除此之外,晒太阳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伤害宝宝的视网膜。晒太阳的时间最好是在早晨时间段。
如果宝宝黄疸反反复复,也要注意可能是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所引起。
06 浅睡眠
宝宝除了吃就是睡觉,睡眠也是浅睡眠。
妈妈们也要注意提高宝宝的安全感,有利于提高宝宝的睡眠时长,也能培养宝宝的深度睡眠。
做到这一点,二月龄的时候宝宝的睡眠质量也会更高,妈妈们也能少吃亏,所以这一点妈妈们还是要留心眼的,不要疏忽。
07 宝宝认人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就已经会认人了。
宝宝是通过感知习惯来认人的,有的妈妈说:月嫂下户之后,宝宝不跟自己亲了,只认月嫂。
其实这也是月嫂陪伴宝宝时间较长的原因,所以妈妈们也要多陪伴宝宝,给足宝宝安全感,这一点还是很关键的。
多陪伴宝宝,让宝宝适应自己,也方便后续自己的更好的上手,不能够让宝宝过度的依赖月嫂或者是奶奶。
08 肠胀气
小月龄宝宝肠道蠕动力差,很容易出现食物滞留出现肠胀气。
妈妈们也应该要多做排气操,促进宝宝的肠道蠕动,缓解宝宝肠胀气的情况。
除此之外,妈妈们的饮食习惯也要注意,要保持少食多餐,预防宝宝胀气的情况出现,这一点还是非常关键的,别疏忽。
09 肠绞痛
肠绞痛一般是胀气严重的原因所引起。
妈妈们只要预防好肠胀气,胀气后及时缓解,宝宝也不会出现肠绞痛。
肠绞痛也是肠道痉挛,较比胀气反应会更大,哭闹时间更长,所以也要注意宝宝情绪表现。
10 湿疹
宝宝皮肤脆弱,湿疹也很常见,其中有皮肤脂溢性湿疹,这属于正常的现象,如宝宝的睫毛黄痂,宝宝的头垢,这些都属于。
相反,皮炎、过敏等情况也是很常见的,要注意宝宝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也要注意宝宝接触物的卫生,多带宝宝晒晒太阳,提高宝宝的皮肤韧度,有利于预防宝宝湿疹。


标签: 新生儿
TAG:新生儿
阅读:
最新评论 ★答题赚豆子  ★评论赚积分
号外!号外!火速涨豆的方法<发表文章>和<分享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新宝妈必看!轻松带娃的30个窍门!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小达人点读包
亲子伴读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