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吃退烧药?亲子伴读网
发热的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吃退烧药?
发烧是孩子很常见的疾病症状,但是却最让爸妈揪心,体温计上的数字牵动着全家的心。
退烧药是很多爸妈心里的“灵丹妙药”,恨不得孩子一发烧,马上就用退烧药,只有体温计上的数字下来了,爸妈悬着的心也才能跟着放下。
其实,什么时候用退烧药、用什么退烧药、吃多少剂量,都是有讲究的,随便服用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发烧用药那些事儿。
退烧药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孩子缓解发烧引起的不适,让他舒服一些,而不是迅速让孩子的体温降到正常值。
因为对孩子来说,大部分的发烧都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机体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还能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当孩子体温特别高时,身体其他机能会受不了,这时才要用退烧药补救缓解一下。
2016 年版《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肛温≥ 39.0℃ (口温≥ 38.5℃,腋温≥ 38.2℃),或孩子因发热出现了不舒服和情绪低落时,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但是正如上面所说,发热是一种症状,退热治疗是一种对症治疗,其首要目的是让孩子更舒适些,而不是让体温尽快降到正常。所以,要不要吃退烧药需要根据孩子的整体状况来评估。
如果孩子发热后表现得不舒服,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精神萎靡,不想玩耍,变得黏人,那么这时候即使他的腋温还没有超过 38.2℃,也可以吃退烧药。
如果孩子发热时精神还不错,依然和平时一样玩耍、吃东西,没有明显的不舒服表现,那么即使这时他的腋温已经超过了 38.2℃,也可以先不着急吃退烧药,可以继续监测病情变化,也许体温会自行退下去。
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退烧药之一,毒副作用比较小,对消化道的刺激也小,更适合 2 个月以上的孩子。
但是最好买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林,不要选择复方感冒药,比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等,这些复方感冒药中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超剂量服用。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 15 毫克(不超过 600 毫克,避免超重的孩子根据体重计算药量超标),每 4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 4 次。
比如,一个体重 10 千克的孩子,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就是 150 毫克,如果你家里的退烧药浓度是每毫升含 100 毫克对乙酰氨基酚的滴剂,那孩子每次可服用的最大剂量就是 1.5 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
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另一种非常安全的儿童退烧药,比对乙酰氨基酚发现得晚一点,20 世纪 60 年代才被合成发明,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和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布洛芬降温维持效果更长,适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孩子。对 6 个月以下的孩子,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能确定。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 10 毫克,每 6 小时一次,一天最多 4 次。
比如一个体重 10 千克的孩子,他的最大用量就是 100 毫克。如果你家中的退烧药浓度是每毫升含有布洛芬 40 毫克的滴剂,那孩子每次可服用的最大剂量就是 2.5 毫升。
对乙酰氨基酚 | 布洛芬 | |
商品名 | 泰诺林、百服宁等 | 美林、托恩等 |
体温下降时间 | 1~2 小时 | 1~2 小时 |
起效时间 | <1 小时 | <1 小时 |
药效最强时间 | 3~4 小时 | 3~4 小时 |
维持效果时间 | 4~6 小时 | 6~8 小时 |
适应年龄 | 2 月龄及以上 | 6 月龄及以上 |
每次最大剂量 | 600 毫克,或 15 毫克/千克 | 400 毫克,或 10 毫克/千克 |
每日最大剂量 | 2 克,或 2 岁以下 60 毫克/千克,2~12 岁 75 毫克/千克 | 2.4 克,或 40 毫克/千克 |
使用频率 | 每 4 小时 1 次 | 每 6 小时 1 次 |
单日最多使用次数 | 24 小时内不超过 5 次 | 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 |
副作用 | 剂量过大可导致肝损害 | 可出现肠胃道反应等症状 |
需要注意的是:
不建议同时用药:我国 2016 年发布的《儿童退热指南》中,不推荐同时服用这两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一起服用,并不能达到增强药效的目的,而且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医学证据表明两种一起吃比只吃一种效果好。
不建议交替用药:很多国家目前都不支持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来给孩子退烧,因为在安全性方面没有足够的证据,并且交替使用会使服药过程变复杂,增加不安全性。
选对用药的同时,也要注意多给孩子补充水分,一方面防止发烧造成的脱水,另一方面充足的水分会增加孩子的代谢速率,有利于退烧药的起效。
出现脱水的表现,比如囟门凹陷、嘴唇干燥、哭时泪少或无泪、口渴、尿少等。
抽搐,或以前有过因发烧而抽搐的病史。
非常烦躁、无法安抚,或者精神变差、不愿意动、睡觉时间变长、很难被叫醒(比如需要用力推或者大声叫才能醒来),甚至昏睡。
呼吸急促,口唇发紫。
颈部僵硬,严重头痛,喉咙痛或者有严重的耳痛。
长疹子或反复呕吐、腹泻。
发烧之前已经有其他疾病。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BBC纪录片 《Panda Maker 熊猫缔造者》
网友分享/阅读:13 -
培养您与孩子之间信任感的四种方法
网友分享/阅读:4 -
北大教授林小英与杨华:破解教育“内卷”的两种方式
网友分享/阅读:8 -
少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网友分享/阅读:1 -
少儿社会技能与情感教育
网友分享/阅读:0 -
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
网友分享/阅读:3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