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
  • 点读包下载
  • 英语资源
  • 早教资源
  • 小语种
  • 动画片
  • 商城
  • 电视剧
  • 软件工具
  • 国学
  • 公告
  • 免责声明
  • 问答
  • 什么样的早晨,能养出“充电一整天”的高能量孩子?亲子伴读网

    阳光/2025-09-30/网友分享/阅读:
    共情孩子的感受与树立规则相结合,帮助培养孩子的自律。 ...

    “快起床,都几点了?”


    “赶紧穿衣服,别磨蹭。“


    “快点,上学要迟到了!” 

    每天清晨,你家是否也上演这一幕?在催促声中鸡飞狗跳,换来孩子更慢的动作和哭闹。

    儿童心理学专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指出:

    “清晨的沟通模式,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基调。” 

    而那些高能量的孩子背后,都有懂得用语言赋能的父母。


    图片

    温柔唤醒,给孩子一个“缓冲期”



    很多家长吐槽,每天最煎熬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叫娃起床。


    是那些起床气严重的娃,浑身上下都长着“刺”,老母亲每天恨不得先揍一顿再送去上学。


    但是你知道吗?


    有研究表明,人在被叫醒后的前10分钟,大脑处于“睡眠惯性”状态,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会短暂下降。


    这就是孩子赖床、起床烦躁的生理原因。


    因此,如果父母用“暴力叫醒”模式,比如掀被子、大声催促,会触发孩子大脑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孩子全天的情绪与专注力。


    有位妈妈分享,她以前常常用闹钟+吼叫的方式叫女儿起床。


    即使每天操心操肺也只是吃力不讨好,孩子根本不领情,还总是被埋怨。


    而且,这样强行叫醒后,孩子心里不痛快,早餐吃不了几口,上学路上

    还生着闷气,甚至在学校频繁和同学发生冲突。


    后来,她在书上读到一个“自然光唤醒法”:

    提前10分钟拉开窗帘,轻轻揉搓孩子的手脚,按摩一下关节帮助血液循环。


    再放一首轻音乐,静静等待孩子清醒,微笑着唤一声“妈妈,早上好”。


    这样坚持一周后,她女儿起床时的笑容多了,心情也好了,情绪越来越稳定。


    在校老师也反馈她最近学习态度很好,课堂专注力有了明显提升。  


    关于这种温柔叫醒的方式,李玫瑾教授也有一个“温柔而坚定”的沟通法:共情孩子的感受与树立规则相结合,帮助培养孩子的自律。


    例如,面对赖床的孩子,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想起床,不过我们现在需要开始新的一天了。”


    用这样的沟通方法,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不会产生不好的情绪。


    综上所述,我们要怎么做呢?


    1.提前10分钟叫醒,允许孩子赖床片刻;  


    2. 用光线和触觉唤醒:拉开窗帘,轻拍孩子肩膀、揉搓手脚;  


    3. 避免负面语言,把“快点”换成“今天天气真好,我们慢慢来”。

      

    图片

    图片

    把 “你不行” 换成 “我相信”

    “我相信你自己穿衣服,又快又好!”

    代替“你怎么连衣服穿不好,这么慢!”

    发展心理学中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 表明:

    家长对孩子的积极期望,会无意识引导其行为,最终使孩子表现更优秀。

    父母坚定的“我相信”,传递出的是对孩子能力的认可,直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形成 “我能行” 的积极认知,这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也是孩子克服挑战的核心动力。

    信任式语言会激活孩子大脑的 “镜像神经元”,使其不自觉模仿被信任的行为。

    孩子不是天生“不行”,而是被我们一句句“你不行”催眠成了不行。

    当我们说“我相信”,不是盲目鼓励,而是赋予他一份面对未知的底气。 

    这份底气,千金难买。

    图片

    图片

    用 “期待感” 激活全天好心情

    “猜猜今天美术课会画什么?”“放学后我们要去公园找秋天的落叶哦~” 

    这种 “期待植入” 能让孩子从起床就保持积极情绪和行动力。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

    对愉快事件的期待会使孩子大脑的多巴胺分泌量提升,这种 “情绪预热” 能让全天的压力反应降低。

    一份小小的期待,足以点亮清晨的微光。

    积极情绪拓展理论表明:

    积极情绪(如期待带来的兴奋、愉悦)能拓宽个体的思维和行动范围,建立持久的心理资源,让孩子在学校更开放、更灵活、更富创造力。

    人最大的渴望,是被看见;最深的动力,是有所期待。

    为孩子点燃一盏名为期待的小灯,足以照亮他探索世界的整条征途。

    图片


    图片
    写在最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每天的小沟通,父母的语言,能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行为模式。

    当我们用积极的语言给孩子的大脑编写 “高能量程序”,他们就会相信自己有能力、有选择、有价值、有期待。



      最新评论 ★答题赚豆子  ★评论赚积分
      号外!号外!火速涨豆的方法<发表文章>和<分享资源>!!!

      扩展阅读

      上一篇:别说旅游没有意义!这3件事没做对,孩子只会觉得又累又无聊
      下一篇:如何养出一个快乐、温暖、不缺爱的孩子?关键看这3个时刻,你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