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
主页 > 经验 > 网友分享 > 聊透英语启蒙:“听、说、读、写”一次搞定?

聊透英语启蒙:“听、说、读、写”一次搞定?亲子伴读网

hddmx/2024-05-24/来源:/ 分类:网友分享/阅读:
第一部分听 Sam:很多人对听力有个误区,这是从我们那一辈学英语的经历“继承”下来的。就是说,非要认识的单词,才听得懂。 Sam:换言之,我首先要从字面上认识,然后才能听懂。你让我去 ...

第一部分听

Sam:很多人对听力有个误区,这是从我们那一辈学英语的经历“继承”下来的。就是说,非要认识的单词,才听得懂。

Sam:换言之,我首先要从字面上认识,然后才能听懂。你让我去听一个我字面上都不认识的东西,我怎么可能听得懂?

Sam:这也是听力领先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

Sam:大家都是养过孩子的人。这个问题阐述起来其实很简单。你的母语是怎么学的?

Sam:回想一下,是完全一样的。

Sam:最早孩子什么也不懂,你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懂,但你说的每句话其实都是有意义的。这个过程是在增强辨音能力,也就是你说的那些话里面的音节,他在慢慢区分。

Sam:然后你通过一些名词让他认识生活中的东西,比如苹果,比如桌子。

Sam:之后再来就通过生活中的对话和互动,慢慢掌握越来越复杂的听力能力。

Sam:这是母语。

Sam:英语是一样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我们没有母语环境。英语毕竟是外语,不可能像母语那样全天候无死角地输入。

Sam:这也是为什么说英语启蒙越早越好的原因。

Sam:我也一直强调可理解输入。但有一种观点过于死板教条,认为一切都要做到可理解输入。

Sam:在我的经验里,有一个例外。就是一两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放英语的音频,尤其是儿歌给孩子听。理论前面说过了,就是加强辨音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到理解的层面。

Sam:最理想的英语启蒙路径是什么?大家可以参照一下:一两岁的时候,听儿歌。积累辨音能力。就是区分音节的能力。然后到了能接受屏幕的时候,开始看SSS儿歌这类的内容。注意,要先看再听,不能裸听。因为必须对应画面,才能做到可理解输入。然后不停的反复地听已经看过的儿歌。

Sam:与此同时,做好亲子共读,读最简单的绘本,让孩子可以通过画面与你的发音对应起来的那种。比如动作类的,比如名词类的,比如最简单的句子。

Sam:然后再利用大白卡之类的东西,开始在生活中利用起来最简单的句子,进一步形成习惯。

Sam:这个时候,再慢慢引入动画片。如果你比较懒得话,就直接上little fox。勤快一点,可以自己找点不同级别的动画片。

Sam: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到五六岁,不用着急认字,大量积累听力,越多越好。

Sam:这个过程就可以给孩子解释意思。这样一来,即使不认识单词,孩子依然能听懂意思。

Sam:然后顺着这条路一直拉听力,包括亲子共读过的绘本的音频,然后越来越高级别的动画片。再就是开始听章节书,初章、中章、高章,一直推进下去。听力可以做到一直领先阅读。

Sam:这就是听力领先和可理解性输入这两大原则的基本原理。群友:积累听力是不是要多听,大量听,我们差不多9岁,之前没启蒙,现在如果坚持多听赶得上来吗?

Sam:至于英文的认字,相对于汉语来说,不用那么急迫。

Sam:汉语的问题在于,你的发音跟汉字几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虽然偏旁部首里面的声部确实有作用,但那是需要积累的,开始没有用。Sam:我上面说的是最理想的状况,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最理想。因此都会有各种问题,都需要打补丁,或者寻找变通的方式Sam:但英语一个东西叫做phonics,也就是自然拼读。自然拼读的作用就是把听力词汇转化成阅读词汇。

Sam:等到听力积累够了,或者听力遇到瓶颈了,再来通过自然拼读转化。而不是先学自然拼读,或者自然拼读与听力同步推进。

Sam:理想情况是这样,但对于启蒙晚了的孩子,需要变通,这个要看情况,无法一概而论。

Sam:有的人说,自己孩子刷raz,abcd这些级别,一天一本,然后两三天循环一次。一两个月过一个级别,孩子和家长都很辛苦。

Sam: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根本没有听力积累就在刷。那样不能说无效,但效率太低。

Sam:当你积累够了听力,这些低级别的绘本,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都已经在听力层面明白了。这个时候,一边学自拼,一边回来读低级别绘本,通过练习来熟练应用自拼。这个才是正确的方法。顺便有些陌生的词汇也很快掌握了

Sam:但如果你压根就是零基础,上来就拿着绘本刷,会很累。尤其是raz,词汇量巨大,还有很多根本用不大道的词汇,当然会很累。Sam:牛娃积累好了听力,即便是刚认字,一天过一个raz的低级别一点也不夸张。

Sam:所以当你们在网上看到某些牛娃刷起来飞快的时候,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他并不是真正的零基础,最多只是阅读零基础,听力能力早就积累够了。

Sam:根源就是,英语是拼音文字或者表音文字,很容易把发音和阅读对应起来,所以听力的重要性远大于汉语。

Sam:这是启蒙初期听力的作用。

Sam:有人问,中后期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Sam:依然重要!

Sam:别着急,等会我说完了再来说大童的问题

Sam:一开始就说了,我们周围没太有语言环境,所以英语启蒙的思路就是要弥补这种不足。怎么弥补?当然要通过听说读写多方面来。读的方面,最简单的就是分级绘本。听的方面不仅仅是积累听力的词汇,还是巩固词汇。

Sam:任何语言要学好,根本都在于重复。不是说你一个词记住了就完事了,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和语境中去记忆。中文也一样,你只有经常用才能做到脱口而出。而且中文不经常写,甚至会提笔忘字。

Sam:所以到了中后期,听力的作用是继续帮助你巩固各种词汇和句法。找到孩子喜欢的资料,不停地听,大量地听,这样最基础的东西根本不是问题。然后想方设法略微超出他的舒适区,慢慢保持听力的进阶,让听力继续领先阅读。

Sam:这是最理想的方案。无论是初期还是中后期,听力都有巨大的作用。

Sam:倾听者之所以称作海淀四大神器,不全是营销噱头。每个英语牛娃100%都会用类似的东西来拉听力,意义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听。Sam:有人担心,英语大火猛攻,忽视了汉语。这个纯属杞人忧天。Sam:你一天到晚都生活在汉语环境里面,撑死了一天能听两三个小时的英语就不错了,完全不用担心。

Sam:当然,中文阅读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这方面日后再说。大家也可以多讨论讨论。今天就不多说了

Sam:即便是单纯从应试角度来看,听力现在也越来越重要。今年高考英语听力难度不小,但对于原版娃没什么影响,因为听力大量输入了

Sam:校内娃很吃亏,单纯校内那点资料,完全不够,更何况再加上了不同的口音,不难哭才怪。

Sam: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接近实际应用的考试方式。跟KET、PET这些剑桥五级考试的思路是很接近的。

Sam:大童的问题是,错过了之前的原始积累阶段,所以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听力领先。

Sam:第一步是要让听力跟阅读拉平。所以一开始还是得读绘本,然后多听已经读过的绘本

Sam:之后再慢慢过渡到同一个级别里面,还没有读过的绘本,也就是所谓的“裸听”。

Sam:不过要注意,大童肯定有个“还债”的过程。所以开始进度很慢,而且不要死磕一套书,一定要大范围平级阅读,因为没有启蒙过的孩子虽然校内看起来成绩差不多,但实际词汇量和阅读量差距巨大。Sam:这一点我在公号反复强调过了,剑桥五级考试最低级别ket的词汇量都是1500,这已经对标到中考了。

Sam:但凡认真做好英语启蒙的孩子,四五年级过ket没什么问题。Sam:更何况听力还有巨大的优势。

Sam:咱就不说北上广那些牛娃牛校的事情了,他们甚至有小学过完剑桥五级最高级别CPE的。这种情况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听听就行,不要太往心里去。

Sam:但实际上,如果从小就认认真真做好启蒙,小学过FCE是完全可行的,并不需要太鸡就能实现。FCE的词汇量大约是6000,基本对应6级,只是考察题型不一样而已

Sam:还有人会觉得这样太鸡。这其实还是没搞懂语言的内在逻辑。学语言跟学数理化不一样,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也不需要太高的认知。简单说,raz通关,读完了z2级,其实就是一个正常美国小学生中位数的6年级阅读水平。

Sam:并没有什么揠苗助长,完全就是在做好基础工作的情况下顺水推舟的事情

Sam:这个问题刚才没说完,还要继续。大童读绘本的过程中,也要尝试引入动画片。这是最好的吸收方式,注意用眼就行。

Sam:如果孩子能接受sss儿歌,那最好了。别小看这套儿歌,能熟练掌握的话,应付剑桥少儿英语movers没什么问题

Sam:启蒙好的原版娃,其实也不太建议一开始就raz,毕竟趣味性差异点。我家老大和老二,一个半路启蒙,一个从头启蒙,也都没有从头读raz。都是牛津树转的razSam:听力从头到尾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

Sam:英语启蒙这个东西,其实把核心东西提炼出来就一张纸就能写完

Sam: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些,然后再把说、读、写融入进去

Sam: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绝大的部分孩子都没有从头开始完美启蒙,每个人的补丁都不一样。所以你会觉得很迷茫。

Sam:但基本思路就是大量输入,然后再输出。无论哪个年龄都是这个道理。这是基本原则。输入的时候保持可理解性输入即可。

 

第二部分读

 

Sam:早上刚忙完,今天接着昨天的跟大家聊聊读的问题。本来语言顺序是听说读写,但我之所以说完了听,又先说读,是因为我们毕竟不是native speaker,所以不可能完全照搬。需要先搞定听和读这两个输入部分,再来搞定说和写这两个输出部分。

 

Sam:我还是先按照最理想的情况来说,然后再说错过了以后该怎么办。

Sam:首先要明白,读是安排在听之后的。任何语言都是,中文也一样,但英语这方面比中文更加重要。这一点昨天说过了,因为它是拼音文字,当你掌握了大量的听力能力后,再来读,只要通过自拼转化一下,效率会很高

Sam:这里提到了自拼,也就是自然拼读,phonics。所以就顺便说一下自拼的误区。

Sam:在理想情况下,一定是先听,后学自拼,然后靠自拼转化阅读能力

Sam:所以只要是小童,还有时间的,一定不要着急学自拼,也不用着急学英文认字。

Sam:牛津自然拼读

Sam:大童的情况有点特殊,错过了启蒙,没有那么多时间把听力积累够了再来学自拼

Sam:尤其是学校本身也有默写单词的需求。所以可以适当调整

Sam:但大童有个好处,他们都学过拼音了。自拼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神秘的,我今天要在公号发的文章就专门讲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切分音节之后,模糊对应。

Sam:比如volleyball,就是vol-ley-ball,或者也可以切成vo-lley-ball,这其实不是很重要,能切开,然后模糊对应就行。

Sam:这里面就牵扯到我说的,模糊对应。因为自拼不可能解决100%的单词问题,这是因为英语吸收了各种语言的不同词汇。

Sam:而大童,如果是低年级,可以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拼能力。如果高年级的孩子,直接找一本书过一遍就行,懂了拼音,这东西会很快。最起码对解决单词默写很有帮助。

Sam:这是大童的妥协做法。接着说回来刚才的理想路径。

Sam:什么叫听力积累够了?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1000到2000词汇量。可问题是我怎么知道孩子词汇量是多少、

 

Sam:所有的词汇量测试都是大致估算,不可能100%准确。

Sam:但只要认真做启蒙的家长,对孩子的词汇量大概还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就是简单的绘本里面的词汇基本都应该认识。或者你看看sight words那220个词,判断一下孩子是不是基本都认识。再结合日常读绘本的经验,就能大致估算一下。

 

Sam:所以不要去非要问有什么手段可以测试。一个上心的家长就是最好的估算工具

 

Sam:1000个听力词汇,我认为是基本门槛。最起码看小猪佩奇要能看得下去。不说100%懂,但结合画面能看下去,而且能看懂。

 

Sam:小童到了这个阶段,可以用我刚才说的牛津自然拼读。

 

Sam:这套书的好处是,零基础可以用,因为开始的26个字母对应的字母音是不需要认识单词的,只认识字母就可以。非常适合初期识字的时候引入

 

 Sam:然后认识完了基本的字母音之后,就可以开始从低级别的绘本重新锻炼自读能力。这个时候像红火箭的紫色那一套字母书,或者PM彩虹英语的1级那种,都可以派上用场

 

Sam:最初可以慢慢练习字母音。之后进入第二本,就可以配合着短句慢慢锻炼自读能力。

 

Sam:到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听和读是两条线,练习读的同时,听力要继续拉,不要停下来等自读能力上来。

 

Sam:举个例子,你原来能听到牛津9了,那么在回过头来用最低级的绘本锻炼拼读能力的同时,听力继续往上拉,不要停,可以尝试初章书了。这就是听力和阅读两条线的基本思路。

 

Sam:同时也要注意,不是非要学完自然拼读再来自读。而是可以边学边读。因为很多孩子可以自己掌握整体认读的能力。如果有这种能力,甚至完全不用学自拼。

 

Sam:这个需要家长自己来观察

 

Sam:开始用自拼解锁自读能力的时候,会很慢,像结巴一样。这很正常,所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但这个时候,听力大量积累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Sam:如果你没有听力积累,这个时候不光是慢,还要思考单词的意思,还要思考整句话的意思。一边要学读音,一边要背单词。速度不慢才怪

 

Sam:而听力积累够了,里面的单词和句子早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只是自己读不出来而已

 

Sam:我的经验是,先自己拼读一边,不熟练的话,用点读笔跟读一边,感受一下点读笔里面的抑扬顿挫节奏。然后再自读。这样一个循环下来,效果会好很多。

 

Sam:熙熙当时这种“结巴”状态持续了最多半个月,很快就上去了。

 

Sam:之后,阅读能力就会快速拉升,甚至会很快追评听力能力。

 

Sam:所以我才在前面说,听力要继续拉,不要等阅读,最好是一直保持听力领先。

Sam:这样就能始终帮助阅读开路。

Sam:接下来就该说如何选书了

Sam:你们可以听说过廖彩杏、吴敏兰、汪培珽的书单。

Sam:但我不是很建议,除非是小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使用,否则用起来不是太顺手。至少我个人体会是这样的

Sam:所以我很推荐分级。有人说分级枯燥,那可以搭配着来,牛津树可一点都不枯燥,大人都愿意看

 

Sam:培生幼儿英语也挺好的

Sam:红火箭反而确实比较枯燥,但难度低

Sam:这些书怎么选,可以去搜搜相关文章。比如直接搜搜书名,就能找到相关的内容。

Sam:整体而言,初级阶段建议大量绘本横向拓展。

 

Sam:我们没有英语环境,听力方面,初期通过儿歌和动画片拓展

 

Sam:阅读方面,只能大量使用原版绘本。所以别问我哪套好不好,只要是知名的,都可以买。低级别的大量横向拓展。语言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不断重复才能掌握的

 

Sam:别心疼钱,浪费书的情况很常见,我家也是。换个角度想,一套书才多少钱。你上一节英语课多少钱?两相比较,买书简直太便宜了

 

Sam:这里要注意,低级别的书,不光是给孩子读的。更是亲子共读的利器。亲子共读也是积累听力的重要方法。

 

Sam:我在文章里介绍的书都是我自己用的,顺手的。我不介绍不代表不好,但我没用过,无法给评价,所以需要你自己去研究。每个人的兴趣点都不一样,家长还是得自己做很多功课

 

Sam:初期大量横向阅读积累够了之后,大概就到了一个门槛

Sam:也就是牛津9,这是许多人面临选择的时候

 

群友:我想问下像我们这种。牛9看完是看完了。孩子的状态是喜欢看,每天晚上让帮她点读,过程中她也没有要求翻译啥的。遇到好笑的也笑得咯咯的。但是你就一些东西问她,她可能也是迷迷糊糊的。一些词问她也不知道啥意思。可能就是看了个大概意思?这种需不需要把中文意思全部解释一遍再看一次。

 

Sam:四岁不用,横向拓展,保持兴趣。他真的喜欢的话,也会经常回来读。等水平提高了后,自己没事干回来读还会读出新东西。常看常新

 

Sam:熙熙现在也会没事干回来看看这些牛津树,看出来的东西肯定跟当初第一次读不一样

 

Sam:牛津9读完,这个时候会分出两个岔路口,一条是分级,一条是章节书。

 

群友:分级就是横向换别的分级是吗

 

Sam:对,要看你对孩子能力的评估。如果觉得足够了,也可以不用横向。

 

Sam:我个人选择的是分级,这时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选择RAZ。因为省心。RAZ通关之后,就可以达到小学英语自由的初步标准。也就是蓝思1000L左右。

 

Sam:对标一下,大家要明白,今年高考题最高到1400L蓝思值,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六级都未必有这么高的难度。具体的题目我还没有去看,不太清楚。只是看到这个蓝思值觉得对校内孩子来说很恐怖

 

Sam:RAZ词汇量巨大,包罗万象,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日常阅读的很多科普、人文类读物。

 

Sam:这个有点同时也是raz的缺点,因为对认知要求很高。尤其是小孩子英语能力提升很快的时候,比如熙熙,现在不到6岁,但是已经快刷完G2了,虽然比牛娃还差得远,但是认知问题显然很麻烦。尤其是美国特色的认知问题,很难搞定。这时候也有一些变通方法,可以去搜raz的文章

 

Sam:选分级路线的好处是,不用费功夫选书了。这一套基本就够读了。因为到后期,一天也就读一本,再加上年级慢慢上去了,要给其他学科腾时间,所以一天读一本也差不多了。但听力依然要通过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来拉,包括动画片、动画电影、纪录片。

 

Sam:另外一条路径就是章节书。同样是从牛津树9之后开始的

 

Sam:牛津后面其实还有,10/11/12。

 

Sam:但是在牛津9的基础上,难度跳跃得大了一些,如果只是勉强读完牛津9,是看不懂这些书的。而且故事情节也是主角们长大以后了,似乎没以前有意思

 

Sam:之后的路径是桥梁书——初章书——中章书——高章书我没有走这条路径,因为我嫌选书太麻烦。而且很多都是虚构类的,非虚构占比太低。还要额外继续花费精力挑选非虚构类的配比

 

Sam:另外就是,章节书虚构类的看起来太快了,我选书速度可能都跟不上孩子看的速度。

 

Sam:但依然要介绍一下,方便大家选择

 

Sam:桥梁书,就是还配有不少图画,但文字大幅增加的那种书。比如苍蝇小子就算,但是难度有点太低。

 

Sam:之后进入初章书,典型代表就是神奇树屋和疯狂学校,后者比前者难,音频语速也快得多。

 

Sam:raz的非虚构非常难,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孩子跑过来问我我都得现场百度。

 

Sam:比如,到了raz k级,就会出现政府、宪法、陪审团这样的东西。刷的太快的孩子就会碰到这个问题。反而是动植物这些简单的科普其实挺容易接受的。但这些社科类的内容都很难理解

 

Sam:包括美国黑人、杠杆、斜面、理财这些,都是在k级就开始出现了。认知挑战比较大

 

Sam:这个时候,大量阅读中文书的好处也体现出来了。如果中文认知到位了,英文也很容易提上去。

 

Sam:给小孩子看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政治倾向,只是正常介绍美国人自己的体制而已。

 

Sam:《RAZ最难过的一关,我找到秘籍了

 

Sam:具体可以参见上面这篇文章

 

Sam:说回初章书

 

Sam:初章书,字不多,但已经开始很少有配图了。

 

Sam:这个时候需要家长投其所好,找到孩子喜欢的书,挑战还是不小的。家长要做不少工作。钱包也要计算好,我前面说过,英文阅读速度可能会比中文更快,一套书很快就看完了,尤其是虚构类的

 

Sam:选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单纯以难度来看。比如神奇树屋,我家两个孩子其实都不是特别喜欢。尤其是熙熙。

 

Sam:疯狂学校他反而很喜欢,虽然疯狂学校的难度比神奇树屋要大一些。

 

Sam:这个要看个人兴趣

Sam:中章就不多说了,也很多,可以自己做功课。等下我分享一些资源

Sam:最后进入高章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哈利波特》

 

Sam:但这其实只是高章书的入门,因为蓝思也只有接近1000L,还是拿高考对标,今年有一个阅读达到了恐怖的1400L。

 

Sam:RAZ Z2读完,也不过才1100到1200左右。那个难度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水平。

 

Sam:所以现在高考这个难度对纯粹的校内娃是很可怕的

 

Sam:最后,我虽然走的是分级路线,但是我对章节书也有自己的利用方法

 

Sam:除了听raz本身的音频外,我也会给孩子安排听章节书。

 

Sam:早饭、上下学这些零碎时间就够。

 

Sam:读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无论是分级路线还是章节书路线,只要启蒙到位,不费太大力气都可以最终在小学达到1000L的水平

 

Sam:RAZ最终也是1000L多一点,高章书也是。所以殊途同归。看你个人选择。

 



第三部分说

Sam:趁着中午你们说话的少了,我接着来说口语问题。

Sam:早上说了,两个问题最担心:一个是发音,一个是内容。

Sam:如果非要选一个,肯定是内容,毫无疑问。

 

Sam:但这不是个单选题,完全可以二者兼得,所以两个都说一说。Sam:发音问题,很多人非常担心。但我认为担心得有点过头。口音不好太正常了

 

Sam:我当时在美国留学,一些去过十几年的老移民的口音一听就是中国味,而且是很浓重的那一种,拖着长音。但一点不影响交流

Sam:再比如,我们经常吐槽印度口音,但很神奇的是,我们自认为中国口音还不错,但实际上跟美国人沟通起来,他们经常听不清我们说什么。反而印度人一听就懂

 

Sam:很大可能是印度人说的多,他们也习惯了——纯属个人猜测哈Sam:所以不要太在意这个东西。

 

Sam:但既然现在的孩子都有条件,家长又难免在乎。我就分享一点点经验

 

Sam:首先,点读笔很有用,基本都是原汁原味的音频。多用这个东西就可以。尤其是进入跟读阶段

 

Sam:亲子共读要做好,但不要担心自己的口音,你的作用是调动孩子的兴趣。当你没有时间,或者能够慢慢引导孩子使用点读笔的时候,就用点读笔。

 

Sam:其次,口音的纠正是需要以大量听力为前提的。你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无论哪里的人,在北京待久了,多少都会带点京腔。同理,在上海待久了,也会有点上海人的味道。大部分人都不是刻意模仿,就是自然而然被日常输入带入进去的

Sam:英语也一样,只要你能保证足够大的输入量,完全不用担心口音问题。

 

Sam:一些小技巧也可以用一用,比如b、p、t、d,这一类的发音,注意把尾音收住即可。仅仅这一点,就能好听不少。

 

Sam:不要拖长音,这个跟拼音有一点冲突,注意一下

 

Sam:再就是连读、吞音之类的技巧,网上你会看到很多小视频教你这些东西。可以看一看,但不要指望着看这些东西就有太大突破。实际上,连读和吞音的基本逻辑就是为了发音连贯,你看多了,听多了,自己也就很容易悟出来,因为你不吞音,不连读,舌头就会打结

 

Sam:英文歌曲,对这方面的锻炼比较好。儿歌也是同理。你不连读,根本唱不下去。

 

Sam:或者再举一个例子,当你看美剧看的时间很长的时候,你可能也会很自然地模仿其中的一些发音。这就是输入带动输出的效果。

 

Sam:然后说第二点,内容。这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Sam:我先说结论:在周围没有沉浸式环境的情况下,尤其是当家长的英语能力一般的情况下,想要复制英语母语的口语环境,难度极大。所以不要抱太大期望。

 

Sam:但依然可以做好一些事情,尽可能提高口语能力。稍后我再说。Sam:先说另外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外教

 

Sam:我之前在周记里面写过,一群一个妈妈要给俩孩子请外教,一个小时750,。一说出来立刻就被群友都劝住了

 

Sam:说明我没白费力气,思路贯彻到位。

Sam:忘了说前提:孩子几乎零基础

Sam:外教肯定是需要的。但从性价比角度来讲,不宜过早引入。

 

Sam:如果你有心,可以去那些主打外教的培训机构观察一下。他们一节课在干什么?尤其是初级阶段。

 

Sam:无非就是唱唱跳跳。一节课能学会一个句子,几个单词就不错了。而且很快就会忘掉。

 

Sam:花几百块钱上那一节外教课,不如自己每天看10分钟sss儿歌,然后抽空多听来得有效。这种课一般一个星期一两节,你自己做的输入量却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而且可以根据孩子情况调整。

 

Sam:所以我才说,性价比极低。

 

Sam:没有任何一个英语牛娃,是纯粹靠外教课培养出来的。尽管之前各大平台都会拉出来一些牛娃告诉你,他们的学员如何优秀。但我可以100%地肯定,这些孩子厉害,主要功劳绝对不是那些平台。

 

Sam:你哪怕一天上一节课,效果也不可能有本质的飞跃。

 

Sam:说到这里,也不要误会,我不是全盘否定外教。

 

Sam:外教有外教的好处。但要用到实处,发挥最大作用,发挥最大性价比,那一定不是在初期启蒙阶段去用。

 

Sam:我前面说的①群那个孩子,9岁,听力自由,能听任何英文书和剧集,但是不太爱看。他到了这个阶段才刚刚开始引入外教。

 

Sam:我认为这种做法就很好,性价比极高。

 

Sam:外教的作用,是当你有了积累之后,有表达欲望后,希望通过真人沟通来进行锻炼,体会真正的语言交流的作用。顺便通过配套的课程巩固或者吸收更多的知识。

 

Sam:所以明白了这个前提,就知道一定是有积累了再来上外教课。Sam:这就有点像喝水喝多了,憋得慌。

 

群友:有一个问题,外教应该教什么?是做原版教材呢还是做为母语者来沟通?

 

Sam:最理想的外教,应该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口语层面的拓展。因为我们更希望地是锻炼口语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教材。

 

Sam:单纯学教材意义不大,孩子开口的机会不会太多。

 

Sam:至于到什么程度?我个人建议,起码到达到剑少movers或者flyers才可以去尝试。如果只是starters的水平,就不太建议了。

 

Sam:或者家长可以观察,认为孩子有那种“憋得慌”的现象了,再去使用外教。Sam:教材的意义是保证一个框架,而且可以慢慢推进。

 

Sam:有些人喜欢那种纯聊天的外教。

 

群友:我女儿最近就很想用英语说,不过他懂得的词汇也不是很多,就是纯粹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就想说,但是我英语很不好,该怎么办呢

 

Sam:初期可能还好,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聊来聊去没啥可聊的了。所以最好有个教材打底。但不要过于拘泥于教材

 

群友:早上他就问我放学怎么说,他想用英文说放学后玩玩具

 

Sam:让她自己说就行,复述。或者看着动画片,随便说都行。

 

Sam:不会的可以直接查词典,人工智能现在还是很好用的。哈哈

 

Sam:或者你需要一套大白卡

 

Sam:所以最好从句子层面来引入。大白卡就这个好处,你可以自己挑几个你觉得经常用的。然后适时地引导一下

 

Sam:总之,外教就是一定要具备一定水平了,效果才最好。但现在的外教真的一言难尽。平台都被干得差不多了,能自己找到的也不太好把握质量。

 

Sam:下面是内容:口语内容

 

Sam:前面说过,如果发音和内容只选一个,一定选内容。

 

Sam:刚才群友分享的就很有借鉴意义,你以为小孩子的绘本就很简单?实际上,这些绘本也会对大人的口语能力形成促进。

 

Sam: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回去试一试。当然,我举的例子刚好跟她所说的有点不太合拍,因为我要举例的是分级读物

 

Sam:分级读物会重复,你会觉得枯燥,小孩子未必。因为实际上很多中文书也是一样的重复句式。而且分级跟分级也不一样,raz确实有点枯燥,但培生和牛津树一点不枯燥。而且级别越高约不枯燥。

 

Sam:你看看高级别的raz,每天都在学知识。牛津6-9,也不会再简单重复了,完全是在讲故事,而且作者会很巧妙地把词汇和句法融入进去,帮助你不知不觉间重复

 

Sam:当你给孩子读了一段时间的绘本之后,你会发现之前认为很多难以理解的英文基础语法,都可以自然而然搞定了

Sam:比如,英文里面的冠词,中文这方面没什么特别大的要求,但英文要求很严格。你当初在学校里面被的那些规则,整天考来考去,很容易错。

 

Sam:但当你读过很多低幼绘本时,就会发现无论是你,还是孩子,都会很自然地在前面加上a、an、the

 

Sam:虽然有时候会错,没关系,语言就是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慢慢会好。

 

Sam:这就是输入引导输出的过程。

 

Sam:不要不相信,量变绝对会引起质变。

 

Sam:基础的口语能力都可以通过这样来积累。这样也有助于水平提高后慢慢开始使用外教。

 

Sam:慢慢级别高了之后,在口语层面也需要引入复杂句。这里面牵扯到语法问题,很多人又挠头了,我怎么给孩子讲从句?

 

Sam:我的答案是,可以不用讲,输入量够大,自己就能明白。

 

Sam:我这两天不停地说输入量,说得我自己都耳朵快起茧子了,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

Sam:对于处于后期硬啃阶段的一些大童,我给一个方案。

Sam:不要讲什么这个那个从句,就算家长自己懂,也不要讲

 

Sam:不懂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讲多了反而会错

Sam:就直接让她明白,那个成分是修饰那个成分的就行了。

Sam:顺着这种思路慢慢引入。

 

Sam:幼童和小童基本不用讲,慢慢就明白了。实在孩子非要问,也参照大童的方法,就把这句话告诉她意思就行

 

Sam:大童还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找到一些典型的长难句,偶尔背诵一下。

Sam:不要小看背,背多了也可以慢慢输出。但一定要先搞清楚意思,硬背没有意义。长难句搞清楚意思之后背起来非常快。

 

Sam:偶尔背一背,找比较典型的就行,不要整天背

Sam:然后级别慢慢高了,就可以引入外教。这个时候才能实现交流的目

 

Sam:至于后期的内容如何积累,我刚刚一开始就说了,无论你怎样操作,只要环境不到位,也很难做到随时可以无缝切换。但大量的输入打底之后,再要进入外语环境,很快就能磨合好。

 

Sam:我们当年出国留学的时候,就是典型的输入量不够,纯粹靠做题考高分。我身边一堆清北复交的高材生,各个都比我牛得多。托福GRE满分的不在少数,但刚出去都一个熊样:听不懂,说不出。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

 

Sam:但这一代孩子,他们做好了启蒙,如果从来没有在纯英文环境中浸润,虽然也会有点生疏。但适应起来都是分分钟的事情,无非就是熟悉一些俚语和当地的口音而已。非常快。

 

Sam:更何况,老外也知道分寸,明白你是个外国人,不会轻易跟你说那些俚语。换位思考就明白了,你会跟一个陌生外国人说中文梗吗?

Sam:这就会给你一个很容易适应的过程。留学和工作场合更是,不用担心。

Sam:所以我也不太建议大家过分关注那些在网上分享各种英语俚语的内容,因为你看了也不会吸收太多,只会感叹一下:原来如此!Sam:过后很快就忘记了

sam:多吸收,多听。到了高级别,孩子长大了,看级别更高的内容,甚至直接看美剧就可以。

 

Sam:前面也说过,真的长时间看美剧之后,如果你真的有积累,其实很容易就会有表达欲望。

 

Sam:输入是输出的根本。

Sam:当然,我今天说的这些不可能帮助你立刻马上就达到很高的口语水平,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内容”的问题。但是只要你明白了输入的重要性,就可以不用太执着于这些方面。毕竟,我们是存在局限的,在局限范围内尽量做好就行了。


                 第四部分写

 

Sam:之前聊过了听、说、读三部分,今天给补上之前欠下的“写”的那一部分

Sam:对大多数人来说,写主要分成写单词和写作文两个部分。需要分开来谈。

Sam:写单词一般是在快接近幼小衔接开始的,如果是做好启蒙的孩子,这个时候,随着孩子开始书写中文,一般也会对书写英文感兴趣。Sam:尤其是,英文字母跟拼音字母完全一致。单纯在书写这件事情上,每个人有自己的安排,我就不多说了。只要遵从常规的发展规律就行,只要别在孩子笔都拿不住的时候,就奢望着写出整个单词就行。

 

Sam:最关键的是写单词。说句实话,我以前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后来发现,真的有一部分人背单词就是挨着头按照字母背的。

 

Sam:也就是apple,他背的时候就是a-p-p-l-e这样来背,一个一个字母硬背

Sam:这种情况,刚接触简单单词还能应付,单词稍微多一点,根本不可能记住。

Sam:这就又得回到自然拼读上。正确的背法是,a-pp-le,这样拆分音节,一边按照音节读出来,一边写出来。

 

Sam:不过这里提醒一句,能按照绝对标准的拆分方法当然很好,但也不用太过于纠结细节。比如volleybal,两个l可以是vo-lley-ball,也可以是vol-ley-ball,只要能按照音节记下来就行。我不认为这个问题非要按照绝对标准的模式去记忆。

Sam:这样一来,只要你会读单词,就很容易写对。

Sam:于是就又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对写单词来说,仍然不用着急。甚至与都不太需要刻意练习。但前提是做好两个准备

 

Sam:第一,大量输入打底,包括之前说的听力和阅读的海量输入。这在之前的听、说、读里面都聊过了。等会聊完我再把聊天记录发一遍,进群晚的可以回去再看看。

 

Sam:听力和阅读积累足够了,配合着一定的自然拼读知识,就很容易写对单词,个别比较难记的,不那么符合发音规则的,稍费一点点功夫即可。比如Wednesday这种Sam:我还要再强调一遍,自然拼读不是拼音,不可能100%对应,网上说的百分之七八十我觉得都有些夸大,个人觉得能有一半就差不多了。但是有很多单词只要能划分音节,就很容易根据音节记住。方法就是前面说的,一遍按照音节读,一遍按照音节写。

 

Sam:海量输入的目的是从听力和阅读两个层面熟悉单词的发音和整体长相,自然拼读的目的是辅助记忆。这两个能力积累足够了,再写单词会非常容易。

 

Sam:我说的“几乎不需要刻意练习”,是因为在学校里面会学拼音,学了拼音之后,再来练习英文单词书写就更容易。二者有很多东西是想通的。

 

Sam:另外,英文书写难度也远低于中文,中文的笔画很多,还有笔画组合起来之后的字体结构都需要大量练习,英文只有26个字母,写好之后组合起来也不像中文那么讲究结构,所以不必要在这里花费太多时间。

 

Sam:所以归根到底一句话,启蒙初期就重视大量的听和读这两个输入层面的问题就行,说和写这两项都放到后面。所以对母语学习者来说,是“听说读写”的顺序,而对我们非母语学习者来说稍微调整一下,就变成了“听读说写”,简单说就是先输入,后输出

 

Sam:刚才说了自然拼读,之前群里也经常有人聊到自拼。不要被这个名字唬住了,其实就是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然后加上音节切分的技巧就可以。比拼音略微复杂一点,但也没有复杂太多。

 

Sam:我写过好几篇关于自然拼读的文章。大部分孩子需要专门学习一下,也有一些孩子完全不用学,就可以做到整体认读。这个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来把握。

 

Sam:我在昨天的周记文章里面也写了,自然拼读我不建议报班,小童直接用牛津自然拼读,你拿过来一看就明白了,非常简单,买点读版的就很好用。

 

Sam:同样是建议大量输入之后再学,没有基础就学,除非是大童,否则非常不建议。

 

Sam:自然拼读两个目的,一个是听力解锁阅读能力,另一个就是帮助书写单词。具体可以搜索“自然拼读”或者“自拼”查找相关内容。

 


 


 

 

 

 

 

 

 

 

 

 

 


标签:
TAG:
阅读:
最新评论 ★答题赚豆子  ★评论赚积分
号外!号外!火速涨豆的方法<发表文章>和<分享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为什么孩子越制止越爱打人?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小达人点读包
小达人点读包资源下载点读笔英语绘本早教启蒙-亲子伴读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