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亲子沟通亲子伴读网
这是一则社会热点类作文题。
我们用爱维系这个世界,而亲子之爱无疑是爱的基石。材料中的事例,学生并不陌生,甚至可能产生共鸣,父母子女之间事先显而易见的零沟通状态在生活中并不鲜见。题目要求学生权衡两种看法,而后对这一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较浅易,审题没有障碍。
选择哪种看法,并将这种看法和思考清晰地传递给读者,是写作的主要任务。
我们首先需要关注材料核心事件中的矛盾点。
父母探望女儿反遭冷遇,父母委屈,孩子也委屈。父母太久没见到孩子,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自然希望早早见到孩子,便未多想匆匆而来,本以为换来的是惊喜,却与女儿计划好的出游相冲突。正是这自以为的“惊喜”,引发了女儿的抱怨与冷落。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是非对错,只是在沟通方式、交往观念等方面存在一些代际障碍。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进行思考,便会发现,这一对父母与女儿之间的冲突背后正是当下亲子沟通的巨大屏障:父母责怪孩子的冷漠与不理解,孩子不理解父母的“惊喜”与关爱。
所以,写作时不妨就亲子之间该如何沟通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现代社会沟通交流方式日益便捷,早已实现了即时联系。可父母与孩子间依然存在沟通障碍,其根源何在?父母和孩子应该如何调适自己以打破这些障碍?这应当成为思考的核心。
材料提供的现象只是个例,但我们的思考可以以此为原点进行适度延展。比如前段时间在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的悲剧也是由沟通不畅引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唤亲子之间的尊重、理解和沟通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迫切。
父母的委屈也可以作为写作角度。他们的确忽视了女儿也有自己的生活安排,但“不尊重”的判断分量过重了。
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段情节:小女孩德善一直认为自己被家人忽略,一直觉得家人总是习惯性地照顾自己的姐姐和弟弟。积郁之下她终于彻底爆发了。感受到了她的委屈,她的爸爸说了一句触动人心的话:“我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世上几乎所有的技能都需要学习。弹琴,得先学习乐理指法;轮滑,得先锻炼脚部肌肉。然而如何当父母,如何陪伴与帮助孩子成长,很少人有机会提前好好学习。因此,为人子女是否可以对父母多些理解,理解父母并非有意的不理解。
在此基础上,站在各自的角度反思,反思亲人之间的言语伤害亦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由此,这篇议论文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延展的空间。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bnl 格式点读包
网友分享/阅读:11 -
绘本课程导入六大招式,瞬间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
网友分享/阅读:6 -
中文学习零基础入门资料,这些绘本可以给孩子看
网友分享/阅读:2 -
10大绘本让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网友分享/阅读:9 -
不得不知的亲子伴读技巧,家长必看系列!
网友分享/阅读:19 -
《飞鸿堂印谱》PDF资源分享
网友分享/阅读:18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