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
主页 > 经验 > 网友分享 > 口语输出练习的重要性

口语输出练习的重要性亲子伴读网

白茶与鹿/2021-08-10/来源:/ 分类:网友分享/阅读:
一、语言表达技能获得的条件 前边一直都在强调,听说是不分家的,听是说的基础,听的多了表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说只听就可以了,听是说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要想流利和准确的去表达一门语言,除了有效听的时间要足够,还要受限于孩子的发音器官是否成熟,孩子的发音能否准确到位。口腔肌肉的练习和舌位都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准确的表达。 另外在表达上也要受限于年龄和语言组织能力。听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说是一 ...

一、语言表达技能获得的条件
前边一直都在强调,听说是不分家的,听是说的基础,听的多了表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说只听就可以了,听是说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01.jpg

要想流利和准确的去表达一门语言,除了有效听的时间要足够,还要受限于孩子的发音器官是否成熟,孩子的发音能否准确到位。口腔肌肉的练习和舌位都是要经过训练才能准确的表达。

另外在表达上也要受限于年龄和语言组织能力。听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说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这中间的距离还很长。所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听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的输出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能听懂不能说的怪现象

在语言的学习中,有很多能听懂不能说的现象,往往让大家非常的疑惑,既然能听懂,为什么说不出呢?下面的集中情况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现象一:很多华裔的孩子能听懂父母说汉语,自己却不会说,更不会读写。

02.jpg

这些孩子在学校、社区等家庭以外的环境中,都是以英语或者当地语言为主的,在家里父母以中文交流为主。按说无论是听和说都有条件啊,父母日积月累的输入中文听力,想要交流也可以直接中文和父母交流,但是却偏偏就是有很多孩子不说或者根本就不会说。父母说中文,直接用英文回答。

会说不说的是有文化认同障碍,被外语环境所同化,不认可父母的母语文化中文,另一部分是真的不会说。这些能听懂不会说的孩子,可能一开始想要表达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词或词不达意,表达的不够流畅和没法满足深度交流的需求,索性就直接英文了,久而久之,就真的不会说了。

越不说越不愿意说,就像我们做事情使用惯了右手,不愿意使用左手一样。成了只能听不会说的单通道语言。很多二代移民的情况是爸妈说中文他们听得懂,但是回答都是英文的。

现象二:从小学习汉语的蒙古朋友,从小在汉语学校学习,回家父母说蒙语,慢慢的只能听懂蒙语却说不出来。

03.jpg

按说这个现象比上面的更值得重视,因为孩子的母语就是蒙语。除了自己的父母日常会说蒙语,其生活的环境比如族人说的也是同一种语言。为什么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里长大,后来却不会说自己的母语了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语言学家也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现象三:很多混血儿也是父母双方的话都能听懂,但是表达的时候只能说出其中的一种。

04.jpg

这个不仅局限在中文,其他语言也是一样的。比如父亲说德语,目前说英语,从小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可能只说英语,不说德语。另外一个现象是欧洲有一些国家的人们会说34种语言,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可以任意切换,并不困难。

除了这些语言之间的相同性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有交流的需求,是“刚需”。欧洲很多国家都比较小,各国往来频繁,需要和不同语言的打交道,所以多语言交流就这样催生了。
有调查显示,从小开始接触2门及其以上语言的孩子开口普遍比单语言孩子要晚,但是一旦开始说速度就比较快,在后面的语言学习中往往也比单语言孩子掌握的要快。

通过以上的几种情况:
(1)很多华裔的孩子的孩子能听懂父母说汉语,自己却不会说;
(2)从小学习汉语的蒙古朋友,慢慢的只能听懂蒙语却说不出来;
(3)很多混血儿父母双方说的话都能听懂,表达的时候只能说出其中的一种。
。。。。。。

来看看在“能听懂”和“能说出”中间经历了什么?

05.jpg

三、说语言比懂语言难很多

听懂不一定会说,就像有的字你见着认识,但是不会默写,这是因为要求不一样。

06.jpg

听懂英语需要的是大量的情景对应,说英语需要什么条件呢?

说英语需要建立基本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表达时将这些在大脑中进行一个合理的排序,用合理的语法,正确的词汇,明白的语音表达,那么中间的这个功夫相对于听懂来说,又多了好几个步骤,它的要求就更高了。

总体来说,听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说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

举个例子:大家都有过听故事的经验,一般的故事都能听懂,并且能够分别出哪些精彩,哪些不精彩,哪些用词非常的丰富、传神、简练等,是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的,但是让自己讲的时候,往往会词不达意或者感到为难。

这里面除了对语言本身的掌握,你还要去思考,去构思,即使脑海中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了,也不一定能把它讲出来,即使讲出来了,一开始也可能很凌乱,不利于别人的理解,但是经过整理和练习之后呢,语言就会简练和优美多了,这些都是语言输出背后的东西。

所以说,英语表达的时候,首先要通过大量有效的输入,使我们的脑海中有了大量的语音信息,这是个表达的前提;然后就是一定的输出练习,培养孩子组织语言的过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培养英语思维,最后才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即使到了口语表达阶段,依然受限于口腔发育是否成熟,以及表达练习是否足够。如果口头练习不够多,不熟悉发音的特点,口腔肌肉和舌头的使用没有形成习惯, 说话就会磕磕巴巴。

很多时候家长会认为孩子可以从零基础开始跟读,跟读后就应该能记住,然后在生活中就能够输出,其实是进入了一个误区。语言是有过程性的,也有一个心理接收的过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输出练习的必要性

在到了表达阶段之后,还是要让孩子在保持听力输入的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说、唱、读、演等输出练习。这时候孩子通过输出的练习,一方面巩固和加深前面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把各个音发准确,影响口腔肌肉的发展,在最早期就可以避免口音的困扰。

07.jpg

孩子最初的输出其实是模仿,有自觉的模仿也有不自觉的模仿,模仿儿歌唱,模仿绘本输出,甚至动画里也有个别的场景可以在生活中运用。

由于国内缺少语言环境,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输出训练就变得很有必要。练习的这个环节主要是模仿,如果这个环节不做,孩子要么不会直接表达,要么表达出来的是错的。这和我们上一节课中讲到的重复性是相关的。

语言是非常灵活的,在经历了最初的模仿之后,孩子最终能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几乎不经过意识层面的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这个过程也是要逐步熟悉和练习的。

五、输入输出同进行

输出阶段也不能停止或减少输入。有输入才有输出,大脑就像蓄水池,源源不断流入的水越多,水势越大,流出的时候越容易、越流畅。 相反,如果因为有输出了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输出上,输入上放松了,就像水流会越来越少,慢慢就枯竭了。

08.jpg

可能有家长说,不对啊,我们输出时学习的也是新内容,输入不是在同步进行吗?没错,但是这个输入的量太少了。孩子最初输出一首儿歌或者一个小故事至少要三五天到一周的时间,这一周的时间如果输入上只有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能力的积累,孩子的输出能力也在逐步加强,一开始输出一首儿歌需要一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只需要35天,到后来只需要12天,直到听过几遍之后就能唱出。大家要明白这是听力积累,经过输出练习的结果,听力输入依然是英语提高的主要基础。
**
六、不同素材的输出作用**

  1. 儿歌学唱

唱儿歌时不用纠音,这个是培养信心的阶段,孩子能开口要鼓足很大的勇气,在语言输出上本身还处于自我肯定与否定的阶段,既为了能唱两句开心不已,又会因为唱不出沮丧万分。这时候家长的态度就变得十分重要。

  1. 绘本阅读

经历了儿歌输出的信息,绘本在这个阶段去除了儿歌背景乐和旋律的干扰,可以清晰、缓慢、完整的听到英文句子和单词,可以进行发音的练习了。在这个阶段要重点解决几个经常读错的发音,比如th的发音和s的混淆,还有一些比较难发的相近音,语音语调的逐步完善,摆脱中式发音的困扰。

  1. 动画输出

到孩子能够模仿动画输出时,已经能够准确清晰的发音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流畅性和速度方面的练习了。动画培养情景对应能力,非常利于角色扮演和模仿,同时对于语音语调也是不错的训练。

动画的模仿性输出是口语中一个非常有效的突破口,无论是儿歌还是绘本在语速上都是比正常的语速要慢的,动画往往比较接近现实,虽然学龄前动画在语速上还是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语速输出,已经是非常棒的了。

经历过动画的输出,再回过头来去读绘本的时候,会发现进步了一大截,不仅是以前读过的绘本觉得容易了,而且以前不敢读或者读不了的绘本也能相对轻松的完成了。

这时候孩子的口语水平就进入了一个不错的阶段。


标签:
TAG:
阅读:
最新评论 ★答题赚豆子  ★评论赚积分
号外!号外!火速涨豆的方法<发表文章>和<分享资源>!!!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小达人点读包
亲子伴读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