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十大原则亲子伴读网
认知和智力上的差距,也是从平凡生活的小细节中,日复一日累积而来,所以,不要等到孩子进入学龄才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不妨从爸爸妈妈自身做起,每天拿出至少15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同分享书中世界的快乐吧。
1 家长化身戏精全情投入
我们自身阅读的情绪会感染和带动我们的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对书里的故事展现出满腔的热情,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变化的语调,来演绎绘本故事中的角色和对话。
例如,如果书上的故事是欢乐的、让人惊讶的、让人觉得傻乎乎的、好笑的、可爱的,那我们表达的时候尽量把这些情绪带出来,把角色的语气语调演绎出来,比如熊爸爸的台词用低沉粗旷的声音;小猫说话的时候拉高声调再加两声喵喵;读到让人紧张的细节处,放慢你的声调;读到欢快的情节时,请大声地欢笑。
这些行为看起来可能有点“傻”,也不是所有家长能一下子可以接受这种形式,所以我想和爸爸妈妈说:亲子阅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而是一种需要消耗体力和心神的高质量陪伴。
为了完成任务而读、打卡式地陪读和逼孩子听书,这对亲子双方都是不太愉快的体验。如果觉得劳累,那么我们不妨先拿出一点时间照顾自己,爸爸妈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才能做到全情投入地阅读。如果觉得自己演技不够或者不懂如何发挥,不妨拿一本你最喜欢的绘本开始,用你觉得最真实舒服的语气和感情和孩子阅读。
2 不必执着从头读到尾,追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到故事的基本框架。但如果孩子对书上的某几个情节或者图片有强烈的兴趣,特别关注和好奇,那么我们不妨在这几页上多花一些时间,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给我们的孩子精读——引入新的短语和词汇,运用多种形容词,增加句子的长度,把故事或图片的内容和孩子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
例如,“小熊坐在小船上,顺着河水慢慢地飘,就好像云朵飘在蓝天上一样,河边的水草绿绿的,小蝌蚪们在找妈妈,呱呱,你觉得小熊有没有看到它们的妈妈呢?”
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时,其实我们是在教孩子不同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表达、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这些都是对这个年龄阶段最重要的部分。至于有没有从头到尾读完,是不是完成了整个故事,并不是关键。
3 关注孩子情感变化和需求
当我们阅读到绘本的某个细节和情节的时候,实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和需求。例如,有些相对敏感的宝宝,可能会读到故事中的小朋友发生冲突、主人公受伤、困在黑暗中这些情景,而感到有压力和哭泣。联想力丰富的大龄孩子,也可能因为接触了火山地震雪崩这类自然灾害的信息,产生睡眠和情绪方面的困扰,这时就需要家长敏感发现,及时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情绪疏导。
4 尝试提问,示范如何思考think out loud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提问。除了简单的是和不是,可以考虑问孩子更多开放性的问题: Who、Where、What、When、How and Why(是谁、在哪里、什么时候、做些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提问的过程也是在帮孩子练习聆听的技巧,检查他们究竟接收和理解了书里的多少内容。
鼓励孩子对图书绘本的内容提问,当我们回答孩子的提问时,把我们思考的过程讲出来,示范给孩子看妈妈是如何思考和推理的,是怎么样得出我们的答案的。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也是在给孩子示范应该如何回答问题。
5 “来猜一猜吧?”穿插预测小游戏
让宝宝带着好奇和疑问去书里寻找答案,总是能让阅读更加有成就感。
在一开始之前我们预设好气氛,例如从书本的封面上,我们可以让孩子猜一猜这本书是什么内容?如果孩子猜不着,或者不愿意猜测,没有关系,妈妈可以自己先示范猜猜看,然后告诉孩子你是怎么猜的。
比如,“宝宝,我看到这里有一只小熊,它是不是想要找蜂蜜呢?我看到它手上拿着一只篮子哦,前面有一片树林,入口上写着果园,小熊是不是要去采水果呢?”
根据前面的内容推理以及预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是我们帮助孩子掌握阅读理解当中非常有用的技巧和策略。当我们读这些书读到一半的时候,继续让孩子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猜?
“妈妈看到小熊摘了满满一篮子苹果,小猪的篮子还是空空的,小猪够不着苹果树,宝宝觉得接下来小熊会做什么呢?它是要带着苹果回家?还是留在果园里帮助小猪呢?你觉得小熊应该怎么做?”
6 表达新词汇时和生活实物联系起来
词汇累积,句式变换是我们阅读写作、表达和聆听能力的重要基础。儿童绘本中包含很多阅读元素,比如图片、内容、颜色、情境线索,这些都是孩子学习和吸收词汇表达当中的关键成分。我们和孩子阅读时,可以用不同的描述、形容词、变化的句式,表达这些新词汇时和宝宝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扩大知识容量和语言的丰富程度。
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不断给孩子找出和书本新词汇对应的物体,让孩子有机会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练习使用这些词汇以及表达。
例如,对“舒服”一词,我们可以说:“池塘里荷花的叶子大大的软软的,小青蛙趴在上面好快乐,就好像宝宝在床上睡觉一样轻松舒服。莲花闻起来好香啊,就好像宝宝你刚洗完澡的香味,这是舒服的味道吗?”
7 陪孩子演绎和延伸书中的故事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如果我们能够经常陪孩子把绘本故事里的情节和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演绎出来,孩子就能更大程度地吸收,运用和内化这些词语和情境。
我家小朋友从6个月大起,每晚睡觉前我都会抱着她,指着客厅玩具房里面的物品一一告别说晚安。这样做的灵感来源于著名睡前绘本 《晚安月亮》 ,故事里的小兔子对着房间里的物品逐一说晚安。从开头固定的“我们要去睡觉了,晚安时钟” 开始, 慢慢加入 “晚安小木马,晚安奶瓶,晚安桌子,晚安XXX.... ”最后停留在 “晚安墙上的米老鼠”, 中间的词汇随孩子的月龄逐渐增加和变换,从最初对着物品默默地挥挥小手,到1岁跟着妈妈咿咿呀呀,到18个月自己口齿伶俐地和她的玩具说晚安。这个晚安告别也成为了她睡前仪式的一部分。每次家里添了新物品,就会借着这个机会和她多唠叨(输入)几次。
绘本《和小鸡球球一起玩》当中有一个捉迷藏游戏。每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会给孩子头上披一条丝巾让她在沙发上藏起来,一边翻书一边和孩子确认“你藏好了没有?小朋友要来找小鸡了,赶紧盖上哦”“哎呀,找到小鸡了!”然后掀起纱巾。紧张又欢乐的气氛让孩子对这本书(这个游戏)欲罢不能。
如果家里有符合绘本故事内容的玩具,例如长长兔耳朵的发卡、动物形象的套头浴巾/披风、动物玩偶等等,不妨拿出来当亲子阅读的道具,会给阅读增添很多的乐趣和仪式感。
8 鼓励孩子阅读后总结和评论
读完一本书之后,给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和回顾书中的故事内容,和孩子讨论故事当中他们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哪个部分或者情节,理由是什么。
如果喜欢,带领孩子制作和分享一个《我最心爱的书单》, 鼓励孩子读给家人、老师同学听。这是在培养孩子的总结归纳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表达自己。
如果不喜欢这个故事,鼓励孩子自己改变和续写故事,锻炼孩子批判性思考和创作能力。当我们的孩子进入学龄,语文老师想必会非常感谢爸爸妈妈提前帮她/他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 把书本内容带到生活中
除了平时在家的亲子阅读,父母还可以考虑如何把书本中的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孩子们能够把阅读的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例如书里提到的名词、物件、动作、情感。而更进一步,则可以带领孩子去体验书本中描绘的场景。
当从书本内容过渡到现实生活时,可以鼓励孩子去观察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现实生活所看到的,和书本里说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以及构建自己的世界观。
10 父母以身作则,享受阅读时光
家庭中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书籍随手可得,父母家人以书为伴,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孩子更容易模仿从而被潜移默化,认为读书是一件自然而然,并且能带来平静和愉悦感的事情,从而逐渐内化成生活习惯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