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应该从多大开始?1岁、2岁还是3岁,儿童教育家给出答案亲子伴读网
早教班、亲子班不等于早教。
很多家长在说起早教的时候第一反映就是去上亲子班或早教班,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在讨论该不该给孩子上早教时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会直接给出这样一个结论,那是因为,我经常能够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类型的家长。这些家长抱着迫切的心情与充满希望的眼神问你:“老师,我的孩子4岁了,上早教班有用吗?”
很多家长对于早教并没有一个很非常清晰的认知,仅停留在一个很表面的了解。家长对于早教的理解就是“早期教育”、“带着孩子玩”、“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接触接触外界”如果家长都是按照这样的认识去看早教的话,那并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家长对于早教存在三种误解
早教是对孩子人生的启蒙教育,相当于孩子未来人生的基础。这么说并不夸张,因为在孩子发育的黄金时期所建立的所有认知都将成为这个孩子未来人生的样式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婴幼儿时候所模仿到、学习到的技能、行为、语言都会变成孩子长大之后所能拥有的才能、品德、修养。
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马伊俐认为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时间至关重要,他们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
但是,有太多的家长对于早教存在诸多的不理解与不认可。部分父母会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学什么都没用,等大了再说吧。孰不知,一旦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以后再怎么用什么方法可能都不会达到应用的高度了。
误解一:早教是给孩子的,跟父母没关系,所以可以偷懒。
这种想法应该是很多家长的观念,早教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跟家长有什么关系。其实早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父母去完成的,而这一部分才是最关键的。
误解二:早教不就是学习各类技能与知识,掌握十八般武艺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很懂早教,经常说“我家孩子从3岁就开始学钢琴、英语、游泳,这够早教了吧。”这不是早教而是在“填鸭”,早教是对体能、智力、心理全方位的教育,针对孩子的安全感、毅力、专注力、思维能力、力量、社交能力的一种立体教育。
误解三:早教是知识灌输,灌多了就成了。
中国传统教育是灌输式教育,孩子从小就被各种类型的知识包围着,虽然有一些父母反对这种方式,但又无法拒绝这种方式,就算是一些高知家庭也同样存在这种观念。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早教。
作为家长应该有客观的判断力,不要因为别人说不好就不好,别人说错就是错的,尤其是针对孩子早教的问题上更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父母首先要明确早教的目的,然后客观分析现在孩子在教育上有哪些缺失,以及作为父母能够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当父母有了这种反思意识之后,教育才会有所效果。
父母的角色无法替代,早教首先是对父母的教育。
早教的开始并不是通过外界来实现的,最初对孩子的早教是从父母开始的,甚至可以延伸到怀孕时的胎教。夫妻要从二人世界的意识转变成三人家庭,父母要对早教有正确的判断,不要盲目跟从,也不要武断拒绝,更不要听之任之。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样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推动力,父母的缺失就无需再谈教育了。
早期教育无处不在,善于利用家庭中的一切可利用之物。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并不是就一定要购买一堆早教产品,每个家庭不同,孩子个体也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条件与特点进行早教。比如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父母本身善于表达,就可以通过阅读、讲故事、日常交流进行。比如孩子手指的精细动作,也可以通过折纸的方式进锻炼。孩子的早教需要父母多去思考,懒惰的父母只会找理由。
客观挑选早教机构,正确认识机构对早教的作用。
能不能上早教班?上早教班用没有用?就像上文提到的,能上、有用。但是家长要清楚为什么上?最终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不能是为了上而上。在孩子早期教育过程中,有一些方面需要通过外界的力量帮助完成,这就需要早教机构的补充了。因为,在一些像运动、体操、音乐等方面机构更加专业。在挑选早教机构时除了要看资质、课程、场地之外,最关键的是挑选合适的老师,因为课程是通过老师教授的,如果老师能力不够,也不会把孩子训练好。
早教对孩子发育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文章中都已经讲述的非常清楚,而且,目前全球的教育专家都认同一个观点,就是早期教育应该越早越好,越早就越能激发潜能。甚至有些教育专家、科学家都提出了零岁教育的理念。
日本儿童教育家井深大的观点是:“过去的教育都是从孩子听懂话开始,但这时候已经晚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是无限接近零岁的时候。”
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明确一件事,早教是重要的、是需要尽早开起的、是父母也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