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孩子敏感期的枷锁亲子伴读网
打破敏感期的枷锁,既不被敏感期束缚,消极等待孩子发展,也不被敏感期追赶,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无论何时都记住,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Tip1: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因势利导
一部分敏感期的说法简单概括了某个时期宝宝的发展特点,让父母对宝宝的一些行为多一些宽容,不去粗暴干涉。不过,很多敏感期概念没有指出宝宝某个时期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很容易让父母只关注表面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候难免会出现误导。
比如很多妈妈深信一岁多是宝宝的吃饭敏感期,这可能会让她们对宝宝自己动手吃饭更加支持,容忍吃得乱七八糟。但是,很多妈妈并不清楚这个阶段宝宝发展的共性和个体差异。
有很多一岁多的宝宝愿意自己吃饭,一是因为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他们能够有效地抓起食物或者使用勺子。二是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宝宝在1~3岁这一阶段,通过不断使用自己的各种新能力,建立了一定的自主感。父母要允许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自己做出选择,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拿水杯,在黄色裙子和红色裙子中选黄色裙子,等等。如果妈妈怕宝宝做不好而干预他们,不给他们自己做事的机会,不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或者经常念叨“你看你看,我就知道你做不好”,就会让宝宝产生自我怀疑以及羞愧感,影响将来健康人格的发展。所以自己吃饭是建立自主感的行为之一,但不是全部。
有些宝宝在一岁多的时候并没有太强烈的自己吃饭的意愿,这个可能是个体差异。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有自己吃饭愿望的宝宝就鼓励他们,并在其他方面也注意培养自主性的发展;而暂时没有强烈的自己吃饭愿望的宝宝,也不必焦虑,在其他方面一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只要妈妈仔细观察,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
而有些宝宝一岁多愿意自己吃饭或者吃得挺好,到两岁多为什么反而不好好吃了呢?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有些宝宝也许有了别的兴趣,对吃饭不在意了;有些宝宝可能在其他方面经常被父母阻止,自主性被伤害,从而对自主吃饭也丧失了兴趣。
所以,当我们被“敏感期”的概念所禁锢时,容易看不清宝宝发展的真相,一叶障目。只有跳出敏感期的框框,了解宝宝每一时期的共性和个体差异,才能因势利导,最有力地帮助自己的宝宝健康发展。
Tip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被证实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