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
主页 > 经验 > 图文经验 > 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

4岁前不给孩子立好规矩,以后你就管不了了!亲子伴读网

jollyqz/2021-02-18/来源:/ 分类:图文经验/阅读:
从孩子一两岁开始,父母们每天都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莫过于如何“立规矩”。 ...
从孩子一两岁开始,父母们每天都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莫过于如何“立规矩”。

在这点上,连一贯佛系的“娘娘”孙俪,也不能免俗。

之前,孙俪发的一条微博,就透露了给孩子们“立规矩”时的“心路十八弯”。


在“管”孩子这件事上,管人的妈妈,往往比受管的孩子更小心翼翼。

一方面,不想做唠叨的“老母亲”,也想着孩子自己吃点亏就有教训了。

而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真的受到伤害。

有时候想给孩子自由,又担心自由过了头,就成为了溺爱。

每一刻都战战兢兢,在管和不管之间左右摇摆。

朋友美静最近也被这个难题困扰着。

美静的儿子铭铭,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但考虑到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美静每次只允许他看两集。

于是,每次到了关电视的时候,就成了母子俩的“拉锯战”。

铭铭非吵着再看一集,妈妈不肯,铭铭就大哭大闹起来。

此时美静的心里就开始动摇和纠结起来:“孩子只是想再看一集动画片,似乎也不过分。不行不行,说好了看两集,就得遵守规则……”

每次纠结下来,如何立规矩,就成为了一个令美静困惑不已的难题。

微信图片_20210218151615.jpg
规矩,是家庭和环境的产物

之前,网上流传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小视频。

女儿们一本正经地“教训”爸爸:

“爸爸,你一看见烟,你就要抽,跟伯伯一起抽,你的心不会黑啊?那天你就说戒烟,你怎么没戒烟?”

还有奶凶奶凶地对玩游戏的老爸吼:“爸爸,怎么还不睡觉。”

小宝贝们训起爸爸来也是头头是道。然而小家伙们却也理直气壮,父母如果做不到,想给孩子立规矩又谈何容易?

有一期《少年说》节目中,一个男孩和爸爸的互动,让我印象深刻。

儿子吐槽老爸,总是说教,却不肯做榜样。

比如,老爸自己吸烟上瘾,却教育儿子说:“不管爸今后怎么样,你绝对不准抽烟,这玩意毒害可不小。”

当儿子提出抗议之后,爸爸辩解说:“爸爸虽然不能身教,但是可以言传。”

然而,这样苍白的辩解,孩子并没有买账,而是说出了一段扎心的话:

“您总说,生活压力大,抽抽烟解解闷。可假如我也有了自己的儿子,我也生活压力大的时候,我是不是会走上你的旧路呢,难道我也要言传我的儿子吗?”


说到底,规矩的对象虽然是孩子,却是父母的三观和行为最终形成的产物。

而给孩子“立规矩”的前提,就是全家人达成一致,共同遵守。

孙俪无数次立规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面有一个爱拆台的猪队友——邓超。

孙俪吐槽自己喊了娃“一千六百遍”去洗手时,邓超回复:“看我多沉默。”


孙俪因为女儿吃饭不乖“立规矩”,邓超立马跑出来说:“可以了,可以了,她已经很怕你了。”

结果自然是孩子成了“墙头草”,规矩也立不住。

全家人一致遵守,保持统一战线,则孩子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会更乐于遵守家庭的规则。


好的“规矩”教育
激发孩子的“自我约束”

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严格要求的方式,来给孩子建立规则。

除了容易激发亲子矛盾之外,效果也不好。

与其通过严厉的“外力”限制孩子,不如激发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之前,哈佛大学发布的新生数据中,有一点很有启发性。

“这些新生大部分压力来自‘自我期望’。”

想要孩子自发约束自己的行为,按“规矩”办事,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护他们的“自我期望”。

让孩子深切地觉得“我很好,我还要更好”。

在规则教育中,越是吼骂、打压、严厉控制,越可能与真正的解决方法背道而驰。

此时,我们更要从“釜底抽薪”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动机。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

“当儿童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他在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和自尊需要方面受到根本阻碍和威胁的时候,他就会更多的表现出自私、仇恨、进攻性和破坏性来。”

当孩子的心灵没有被爱灌满,或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总是被批评而不被认可,对抗就会生长出来。

反之,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和接纳的方式对待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看见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更可能实现孩子的“自我管理”。




恰当的方法
使孩子更乐于接受“规矩”

年龄越小的孩子,在“规矩”的建立上,越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对于0-4岁左右的宝宝,我们可以从改变环境和反馈方式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更乐于遵守。

具体来说,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父母,是孩子行为的镜子

之前,一个4岁男孩言言教英语的视频火了。

白板前的言言,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无数网友惊呼:“我还不如一个宝宝。”

而说到启蒙秘诀,言言的妈妈采用的是言传身教+积极鼓励的方式。

“孩子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以自学为主,我们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作为他的学习同伴,和孩子一起学习。”

“父母除了工作以外,还在认真努力地学习,孩子看到你的状态一定是备受鼓舞的,他也会努力的融入到这个状态中去。”

此外,言言妈妈还通过录小视频分享的形式,记录孩子的进步,鼓舞孩子的信心。

父母的行为,会形成家庭的氛围。身处其中的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习惯。



2、恰当的强化和消退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孩子的行为可以通过“差异性强化”的方式来塑造。

如果孩子在适应规则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宜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忽视它。

但只要恰当的行为一出现,我们立刻关注和表扬孩子。

如此,好的行为就得到了强化,不良的行为更容易因为得不到强化而渐渐消退。

但这个方法不能够解决全部的行为问题。我们还需要恰当的使用“温和批评”、“失去特权”等方式,来建立规则。

比如剥夺孩子看电视、吃零食的某次特权,温和而坚定地制止孩子的行为等。



3、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也告诉他什么可以做

昨天早上,小树一起床就闹着要吃巧克力。我担心空腹吃巧克力会难受,便制止了他。

同时,我也告诉他:“还没有吃饭就吃巧克力很容易胃疼的,你可以在吃过早饭后再吃巧克力。”

我们在阻止孩子行为的时候,制止只是第一步,说明缘由,和告诉孩子可以怎样做也是必要的流程。

这样,可以化解孩子因为被阻止而产生的愤怒不解,避免对抗行为产生。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可以做什么”上面,更容易使孩子接受。



4、规矩不是越多越好,制定规则需谨慎

幼儿与成人的规则不同,他们一些看似“错误”的行为,其实是在完成自我发展。

0-4岁的幼儿,他们说谎话时,其实是因为常常混淆现实与想象的区别,这是孩子逐渐变聪明的表现;

孩子爱发脾气、摔东西,是年幼的孩子还不具备完善的情绪控制力,此时他们的愤怒,更多的是无助,需要的是大人的帮助。

我们也无法以“说到必须做到”、“要懂得谦恭礼让”这样的成人规则,来要求幼儿。

越少使用规则,越容易发挥规则的效力。因此在确立规则上,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建立真正适合孩子年龄发展阶段的重要规则。

说到底,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要为孩子设定一条安全的保护线,让孩子能够在规则之内,得到更彻底的自由。


在孩子成长路上,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规则教育”。

小时候建立起的规则,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习惯,影响孩子未来的选择。

单纯的制止和施压,并不能够让孩子“心服口服”,反而更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

更多的爱与关注,提高孩子的自我期待,才能够激发孩子内心自律的力量。

愿每一个孩子,都心有绚烂,向阳而生。

让孩子快乐成长固然重要,但快乐不等同于放纵,学会遵守规则,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合理的规矩与秩序,不是牢笼,而是轨道,帮助他人生的旅程,一直走在正道上。

分享文章,让更多的父母们受益。


标签:
TAG:
阅读:
最新评论 ★答题赚豆子  ★评论赚积分
号外!号外!火速涨豆的方法<发表文章>和<分享资源>!!!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小达人点读包
亲子伴读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