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的“意识流”概念与方法亲子伴读网
小说创作的“意识流”概念与方法
“意识流”最初是西方现代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后来被东西方更广范围内的作家所采用。
“意识流”的称谓首见于心理学。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断的流水,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和主观生活流”。
在这种假说以及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和直观主义哲学的推动下,西方作家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方法,来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特别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用这种手法写的小说被称为“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曾流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西方多个国家,对战后的“新小说”也颇有影响。
这一类小说家认为应当打破现实主义小说那种描绘外景、编排故事的旧框框,主张深入到人物意识的奥妙中去。
在写作方法上,他们主张避免由作者(或叙述者)出面介绍或评论,而是放手让人物的意识自动地、真实地展现出来,采用许多象征手段来表现意识流动的轨迹。
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沃尔夫、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著名的“意识流小说”有《往日追忆》《波浪》《尤利西斯》《喧嚣与骚动》等。
中国著名作家王蒙也在“意识流小说”创作中卓有建树,其作品被称之“东方意识流小说”,诸如《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等。
由于“意识流”这种文学写作手法已经为许多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广泛运用,目前已经不存在“意识流小说”这样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表现方法上的一个特点是时空概念的混乱,所谓的意识流手法是根据人物脑海中经常浮现的回忆、想象、印象、联想互相交错的意识流,不加整理、不做取舍、原封不动地搬上来。因此,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清,常常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小说创作中,一般用来描绘人物的意识流的主要技巧有三种:直接的内心独白、间接的内心独白以及全能的描写。
第一种技巧是在作者很少或不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向读者表现人物处于意识的各种水平的直接思想,有些类似直接的隐喻,一般是描绘最低和最凌乱的意识水平所采用的方法,多以第一人称来写。
第二种技巧也就是间接的内心独白,作家把思想素材表现为仿佛他是直接来自他的一个人物的意识,有些像间接的隐语,但是当他感到需要引导读者的时候,也会偶尔加上一些评语和描写,这种技巧一般是以第三人称来写。
描写“意识流”的第三种技巧也就是万能的描写。在描写人物的思想时,不顾他们的惯用语言而相反的是集中在他们的实质性内容。
“意识流小说”创作特别强调联想,并颇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王蒙在《关于“意识流”的通信》一文中指出:“联想,反映的既不是思维中的综合、推理、判断,也不是记忆、叙述、想象中实有的或虚拟的事情在时间和空间形式中所发生的连续运动,它反映的是人的心灵的自由想象、纵横驰骋、现实的材料经过联想的重新排列组合,就像万花筒一样地花样翻新,大放异彩,看来凌乱,其实有内在的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