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的早期教育,妈妈这样带宝宝,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亲子伴读网
早教,听起来是一个很专业,甚至有些学究味道的名词。其实并不是那么神秘、学术气的东西,实际上,日常生活当中,和新生宝宝的接触、呵护和养育行为,都属于婴幼儿早教的范畴。
人们都知道,从新生儿期开始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而寓早教与启蒙生活当中,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能使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别不同人声、语意,辨认不同人脸、不同表情,保持愉快的情绪。
当宝宝醒着的时候,你可以和宝宝面对面说话。当宝宝看着妈妈的脸时,不妨慢慢移动自己头的位置,试图吸引宝宝的目光顺着妈妈的方向看。
在宝宝耳朵附近(约10厘米左右)轻声叫唤宝宝,让宝宝听到声音后转过头来看,还可以用一些可以发出柔和声音的塑料小玩具或颜色鲜艳的球来吸引宝宝听和看的兴趣。
在宝宝床的上方挂一些可以摇晃的小玩具、小花布头等,而且经常更换,可以锻炼宝宝看的能力。
无论是母乳喂养护理新生儿时,都要随时随地和宝宝说话,让他不仅能看到妈妈,还能听到妈妈的声音,还可以为宝宝播放动听的音乐。
经常爱抚宝宝,让宝宝心情愉悦,四肢翩翩起舞。俯卧时,可以锻炼宝宝的头部和颈部肌肉。但新生儿容易疲劳,每次训练时间只有几分钟。如果新生儿的疲劳表现为打哈欠、打喷嚏、不再注视眼睛、嗜睡或哭闹等,应暂停片刻再进行。
细心理解宝宝哭的原因,给予适当处理,并可以用说话声和抚摩宝宝腹部,利用声音和触觉刺激给予宝宝安慰。
对于可能因窒息、早产、颅内出血或出生前后持续低血糖而影响智力发育的高危婴儿,早期教育应从新生儿期开始,因为大脑越不成熟,可塑性越强,代偿能力越好,早期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可以有效防止高危儿童发展为智力低下,赶上正常儿童。
亲子交流让宝宝聪明:宝宝一出生就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也乐于与大人交流。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伙伴,母子之间的相互注视是交流的开始。妈妈们还可以利用每一个和宝宝交流的机会,比如喂奶、换尿布或者抱宝宝等,经常和宝宝说话,露出笑脸,说一些亲昵的话,比如“看妈妈”和“宝宝真好”。如果宝宝在母乳喂养时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停止吸吮或改变吸吮的速度,这就证明宝宝在听妈妈的话。
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和宝宝“说话”之外,还可以逗宝宝开心,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肚子,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露出笑容。宝宝笑的时候要表扬,妈妈不要忘记奖励宝宝一个轻吻。
妈妈对宝宝微笑,宝宝也对你微笑。这种交流方式是非语言的信息交流,可以帮助新生儿了解外部的语言世界。
新生儿听大人说话时,虽然不能听懂语言本身,但可以凭感觉掌握语言的意思。这种奇妙的感觉也叫语感,是建立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的。
新生儿的身心发育速度极快,但孩子的大脑发育却会因为环境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能经常和宝宝聊一聊天,刺激新生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就能更好地促进宝宝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接受信息,使宝宝的接受能力不断地发达起来。
为此,在宝宝清醒状态下,妈妈可以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对孩子说话,可以说“宝宝,我是妈妈,妈妈爱你!”等。也可以轻声为孩子吟唱旋律优美的乐曲,诵读简短的儿歌等。这样做,可以给新生儿以听觉刺激,有助于宝宝接受语言信息,加强母子间感情交流,也有利于孩子语感形成,对孩子早日咿呀学语有益。
除了每天和宝宝说话外,妈妈还可以进行听力训练。主要内容是帮助新生儿逐渐区分不同的声音,给新生儿一个有一定声音的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脚步声、开门声、流水声、谈话声、外界噪音和远处的人声等。
让新生儿听有节奏的乐曲,但听音乐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宜选择过于喧闹的音乐。
母亲最好能与婴儿说话,亲热和温馨的话语,能让婴儿感觉到初步的感情交流。这就是对宝宝奠定情商基础,开始实行情绪教育的内容。
新生儿除了要接受丰富的视觉刺激外,还应接受丰富的听觉刺激。当婴儿出生时,视觉和听觉会“各司其职”。训练宝宝的视觉和听觉,有助于感官之间的“联系”,促进宝宝知觉的发展。
促进宝宝听觉发育的发声玩具种类繁多,如各种音乐盒、拨浪鼓、各种形状的吹塑玩具、捏响玩具、可以拉响的玩具手风琴、各种会发出声音的悬挂玩具等。当宝宝醒来时,可以轻轻摇动宝宝耳朵旁边的玩具发出声音,引导宝宝转动头寻找声源。
除了使用有声玩具,还可以通过拍手、模仿小猫的“喵喵”、模仿小狗的“汪汪”来逗逗宝宝,让孩子把头转向声音的方向。
当宝宝学会听声音转头时,还可以用发声玩具训练宝宝俯卧抬头。让宝宝躺在床上,用有声玩具在孩子头顶上方逗引宝宝,让宝宝抬起眼睛看。通过训练,宝宝以后手的够取、坐和爬都学得比较快。
内容选自《育儿知识百科》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收藏;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表达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