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一种比抑郁症更可怕的病,正在侵袭当代年轻人亲子伴读网
你知道有一种病比抑郁症更可怕吗?
一个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时完成研究,却屡次三番尝试放弃自己的生命。他当时两次住院,用了所有药物,所有电抽搐疗法,都无济于事。出院时,他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现开心一点,他们以为我抑郁就好了。
事实上,他这不是普通的抑郁症,而是更严重的「空心病」。
空心病像恶魔一般正在侵袭着当代年轻人。
01何为空心病?
「空心病」是北大徐凯文老师提出的,他的一个来访者这样描述空心病的感受:「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是不是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空心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简单来说,空心病就是价值观缺陷。
空心病有以下显著特征,你中招了吗?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乐缺乏;
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人际关系良好,但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别人而生、为别人而活」;
长时间困惑、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努力方向在何方。
空心的本质是一种存在真空,也就是缺乏存在感。当我们有存在感时,就会觉得世界需要我,我值得活下去。
可以说,存在感就是意义感和满足感的来源。
而空心病患者总是沉浸在一种枯燥的机械式重复中,他们不清楚自己是谁,也无法规划自己的未来,更容易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02空心病为何普遍
空心病的原因之一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常跟孩子说:「如果你好好学习,将来就能有出息」、「如果你今天听我的,妈妈就会更爱你」、「如果你将来成功,家里会为你骄傲」……
这会造成,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价值是有条件的,是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外部奖励上的。
在这种规训下,我们的内心更容易被架空,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变为不停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空心病患者往往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有研究表明,北大新生有30%学生存在「空心病」,越是好孩子,越习惯满足外界条件,像成瘾一样追求成功,却不知道追求的尽头在哪、意义何在。
再就是,整个社会发展在加速前进,忙碌、竞争、效率让人们停不下前进的步伐,但又不知道未来该去何方。
当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极为机械,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已然将自己工具化、手段化了。而「空心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体现。
03如何治愈空心?
陷入空心症状的你,该如何自我疗愈呢?
1.建立目标和动机
动机和激情驱动了我们对生活的渴望,你可以创造目标,给自己定一些想完成的事情,让自己获得方向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建立有尊严的关系
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要有尊严,也就是要培养高自尊,多问问自己「是否对自己的命运有自主权」、「是否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
我们与外界的关系要有尊严,多寻找同频的人,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接触那些可以让你自由表达想法和支持你的人,来获得更大的归属感。
3.训练掌控感
在生活中找到掌控感对空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不是盲目服从和随波逐流,而是按照自己的行为和感受去适应生活。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学会处理「失控感」。
4.正念练习
静坐冥想是正念练习的一种常见方式。当你静下心沉浸到生活细节时,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流动性,这会让你深切体会到存在感和意义感。
欧文·D·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写道:「正如佛陀所教导的,追问生命的意义并无教益。人必须让自己沉浸在生活的洪流中,让疑问随水流逝。」
摆脱空心病,和美好生活撞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