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亲子伴读网
随着教育内卷的年龄不断下沉,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焦虑: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机构?报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比较好?怎么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最近,很多家长在后台给小编留言咨询早教。为了帮助大家清楚的了解什么是早教?要不要做早教?小编特意邀请了中藤新少年素养教育幼儿组项目负责人——佳佳子,给大家分享早教的“秘密”。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早教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Q1、佳佳子老师,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早教?科普一下早教在中国的发展。
早教是早期教育的统称,一般是指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前这一阶段,也就是0-6岁。早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3岁的早教阶段,第二个阶段是3-6岁的学前教育阶段。
通常,我们说的早教,就是指孩子在0~3岁,入园前的这个阶段。在中国也有一些早期教育的传统方法,但并没有形成体系化。
现代早教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大约是在90年代,当时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相对高端的家庭。而那个时候的早教课程比较丰富,一节课里面包含了蒙氏、音乐、运动等多个环节,提倡动静结合,全面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强。2005年左右,中国早教行业出现新的转型,这时涌现出了很多主打“美式早教”的机构,如:金XX、美XX、纽约XX等等。
大家可以看到,时代不同,早教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Q2、很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去早教机构上课,这种说法对吗?
早教当然不等于早教课。其实,早教可以发生在多种环境下,如: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等,而并非一定要在早教机构中。
不管是由于市场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因素,很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一周带孩子去上一节课就OK了。
但,其实这个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我认为,早教更多的时候是针对家长的。因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当家长,并没有什么育儿的经验。她们带着孩子参与到一节课的内容中,可以学习和了解到,专业的早教老师是怎么去陪伴和引导孩子。然后在家里随时带着孩子去巩固、回顾课程内容。而早教老师的引导方法,能够帮助她们在家里更好的完成育儿过程。
Q3、目前国内早教分为哪几个流派?它们分别有什么特色呢?
我比较简单粗暴一点,把早教分为传统早教和美式早教两类。
传统早教的课程里一般都包含了蒙氏环节,并搭配了音乐、运动等等;而美式早教则将课程分得更细,比如他们一般设置了音乐课程、运动课程等等。
相对来说,传统的早教更注重动静结合、全面均衡,美式早教更关注让孩子释放天性,解放自我。
Q4、那么,什么样的家庭需要选择早教机构呢?
理论上来讲任何家庭都是需要进行早教,但是在选择机构的过程中,家长还是需要理性思考,首先要弄明白几个问题
1、孩子未来走的是那条路,是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还是国外路线的人本、全人教育?
2、未来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教育环境是什么样的?
3、我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是活泼好动?是沉静内向?
以上三个问题,家长思考清楚之后,才能给孩子选择更适合的早教方式。
比如,孩子A性格比较内向,专注力很好,但大运动能力不行,那么可以尝试给他选择美式早教机构;孩子B性格外向,大运动能力很好,可以尝试传统早教,在入园前培养一下专注力。
Q5、孩子多大可以去早教机构?一般从几岁到几岁?幼儿园的孩子还需不需要上早教课?
通常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进入早教机构了,可以一直持续到5岁。但一般情况下,幼儿园进入幼儿园以后就很少在进行早教课了,原因比较简单,因为幼儿园的授课形式和早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就像很多人都在说的蒙特梭利、华德福等等,都是属于幼儿教育体系,并不是指代某一个阶段。只是说有的早教机构会引入一些教学方式和方法。
Q6、那么,早教机构到底能教给孩子什么?早教需要被神话吗?如何客观的看待早教机构?
早教机构能给孩子提供的是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复合成长发育的课程。因为很多父母缺乏时间、也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科学、正确地去引导孩子。
所以,家长们也不需要神话早教机构,如果家长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认真了解孩子成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你们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
Q7、家长们如何在家里进行早教呢?能给一些建议吗?
早教真的不是必需品。如果不去早教机构,家长在家中需要做到三点:
1、 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
2、 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及训练教具;
3、 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尤其想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一定要记得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引导比参与重要。当你的孩子正在专心玩耍的时候,除非他有伤害自己、别人或者破坏环境,请千万不要去打搅他。不停地打断只会让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孩子玩到开始寻求与家长互动了,家长才需要参与进去。首先总结肯定上面的环节,然后引导下面的环节。
Q8、最后一个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进行早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最后一个问题了,有一句话,我想告诉各位家长。
作为家长和教育从业者,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不要去做揠苗助长的事情。早教,更应该重视社交意识,而非专项技能。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感兴趣可以适当的培养,但不要强迫。要知道过犹不及这个道理。比如你的孩子有绘画的天赋,但你逼着孩子在6岁之前去学习绘画技术,很可能让她从此对绘画产生排斥心理。
在早教的过程中去学习一些技术(比如数学),其实是家长自我心理安慰。要知道,越过孩子的年龄层去干一些事情,其实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正效用。
要记得,两岁前的任何训练都需要遵循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及规律。
两岁后除前者以外,家长需将注意力转移到引导孩子做相应的入园过渡训练,为3岁入园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