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该如何写作亲子伴读网
语文该如何写作
众 所 周 知,写 文 章 必 须 要 有 明 确 的 主 题 。然 而 有 些 文 间 尽 管 内 容 生 动 、 主 题 明 确 , 但 若 表 现 的 主 题 缺 少 思 想 深 度 , 也 不 能 算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好 文 章 。 好 文 章 的 要 素 之 一 就 是 主 题 必 须 深 刻 , 也 即 有 深 度 , 有 广 度 , 有 力 度 。 简 言 之 , 意 蕴 深 远 。 要 做 到 这 一 点 , 就 要 考 虑 如 何 深 化 主 题 。 下 面 介 绍 深 化 主 题 的 三 种 方 法 。
一、拓 展 法 。 我 们 所 写 的 文 章 一 般 是 表 现 “ 个 别 ” 以及 “ 点 ” 的 内 容的 , 如 果 把 “ 个 别 ” “点 ” 所 表 达 的 主 题 扩 展 到 “ 一般 ” “ 面 ” 的 范 围 , 那 么 , 主 题 就 得 到 了 深 化 , 就具 有 了 广 泛 性 和 普 遍 性 。 如 《 回 忆 我 的 母 亲 》 一 文 , 结 尾 部 分写 道 : “ 母 亲 是一 个 平 凡的 人 , 她 只 是 千 百 万 劳 动 人民 中 的 一 员 , 但是 , 正 是 这 千 百 万 人创 造了 和 创 造 着 中 国 的 历 史 。 我用 什 么 方 法 来 报 答 母 亲的 深 恩 呢 ? 我 将 继 续 尽 忠 于 我们 的 民 族 和 人 民 , 尽 忠 于 我 们 的 民 族 和 人 民的 希 望 — — 中 国 共 产 党 , 使 和 母 亲 同 样 生 活 着 的 人 能 够 过 快 乐 的 生 活 。 ” 作 者 由 赞 颂 母 亲 的 平 凡 、 伟 大 , 推 广 到赞 颂 千 百 万 劳 动 人 民 的 平 凡 、 伟大 , 由 爱 母 亲 , 推 广 到 爱劳 动 人 民 , 使 得 文 章 的主 题由点到面,得到升华,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二、联想法。我们写人叙事,不能仅仅局限于人和事本身,而要突破其本身的意义,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使其主 题得到开掘。这就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萌发感受,产生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事物的一个方面想
到另一方面。也即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而联想到的方面就 是主题深化的体现。像一篇题为《路上》的作文,作者看到成年的黑蚂蚁往墙洞里搬运食物,同时也看到一只年幼的黄 蚂蚁从墙下往墙上爬,多次滑落但仍坚持爬,作者便由蚂蚁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联想到自己平时遭受挫折时的气馁,抒发 了这样的感慨:“这时我感到小蚂蚁的身影在我眼前变得越来 越高大。一只小小的蚂蚁尚能如此坚强,更何况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呢?我没有理由再消沉下去了,”这样主 题就得到了拓展,有了深度,启迪了读者。
三、虚指法。记叙性文章所写的内容一般来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属于实写。要使主题得到深化,意蕴更深远,可运用虚指法,即从实到虚,以实衬虚。如《驿路梨花》一文, 文章记叙了梨花姑娘等到一些人在密林深处修葺一座小茅屋的事,表现了她们助人为乐的精神。然而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加以升华。篇末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此话先是实写,点题点人,而后由实到虚,引述陆游的诗句作为画龙点睛的一笔,虚指出雷锋精神处处有,神州大地从学雷锋。这样就使文章的主题既含蓄、深刻、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