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戚亲子伴读网
走亲戚这件事,向来是中国人最重视的礼数之一。每逢年节,人们便排着队,提着礼,挨家挨户地拜访。这礼数看似热闹,实则暗藏玄机。
我幼时最怕走亲戚。母亲总要给我穿上新做的衣裳,领口勒得人喘不过气来。临行前还要再三叮嘱:"见了长辈要问好,不可乱说话,更不可乱动东西。"我那时不解,为何在自己家中可以随意跑跳,到了别人家里,便连呼吸都要计算着次数。
亲戚们照例是要问些话的。"几岁了?""读书了没有?""考了第几名?"这些问题年年相同,我的回答也年年相似。他们听了,照例要夸几句,然后转向下一个孩子。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总觉得那笑容像是画上去的,随时可能剥落。
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谁家儿子当了官,谁家女儿嫁得好。他们说话时眼睛发亮,声音忽高忽低,时而叹息,时而大笑。我注意到,每当有人提起某个显赫的亲戚,其他人的腰杆便不自觉地挺直几分;而说到某个落魄的亲戚时,众人的眼神便飘忽起来,仿佛那人从未存在过。
送礼也是一门学问。张家送了两瓶酒,李家就得回一盒点心;王家送了高级补品,赵家就得回更贵重的礼物。人们表面上推让着"太客气了",暗地里却在计算着礼物的价值。我常见母亲为回礼的事发愁,生怕失了体面。
最有趣的是吃饭时的情景。明明已经饥肠辘辘,却要再三推辞;明明想吃那块肉,却要等到长辈夹来。一顿饭下来,肚子没饱,规矩倒是学了不少。
如今我长大了,走亲戚的次数少了。偶尔去一次,发现当年的孩子们都已长成大人,重复着他们父母当年的言行。那些问题依然存在,只是问的人换了一批。我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走亲戚这件事,说到底,不过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按照剧本表演。只是演得久了,连自己也分不清,这到底是戏,还是生活了。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Sight Words高频词系列Word Work
网友分享/阅读:22 -

冬至日至,白天始长;希望萌动,静待春来
网友分享/阅读:10 -

如何指导一年级孩子阅读
网友分享/阅读:28 -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磨耳朵”训练
网友分享/阅读:20 -

亲试管用 改良版艾宾浩斯记忆法 不背单词
网友分享/阅读:28 -

RAZ怎么刷最有效
网友分享/阅读:25

热门文章
HOT NEWS









